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围绕锂离子电池爆炸机理及安全性改进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稳定性好的正极材料LixNi1/3Co1/3Mn1/3O2的合成与改性、防过充剂和阻燃剂的研究。首次对LixNi1/3Co1/3Mn1/3O2的电极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次通过阴阳离子Cl-、Br-、Zn2+、Zr4+、Ge4+掺杂和Mg2(PO4)3包覆对LixNi1/3Co1/3Mn1/3O2的动力性和热稳定性进行改性研究;首次把TCEP阻燃剂和环己苯防过充添加剂协同用在自主设计的F型锂离子动力电池中。本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工作进行:在对锂离子电池内部产热根源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锂离子电池在高温、过充以及短路状态下的爆炸机理。发现嵌锂碳与溶剂、电解液热分解和正极热分解反应是诱发电池高温加热时爆炸的主要原因;过充时,过量的锂离子沉积在负极表面,嵌锂碳与溶剂的反应促使电池的爆炸;电池短路瞬间电流产生的热量可能达到正极热分解的温度,正极热分解导致电池的热失控。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可以通过下面的研究得到改进。共沉淀法合成了热稳性较好的LixNi1/3Co1/3Mn1/3O2三元复合正极材料并测试了其安全性。结果表明:共沉淀形成过程中控制pH在11±0.2,Li/ (Mn + Co +Ni)=1.05~1.10,900℃烧结12~20h合成的材料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LixNi1/3Co1/3Mn1/3O2起始分解温度在211℃,269℃达到最大放热峰,放热量为252J/g,安全性优于LiCoO2。首次系统的分析了LixNi1/3Co1/3Mn1/3O2电极过程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电池的结构,电极的嵌锂状态,测试温度对该电极的反应过程都有很大的影响,锂离子扩散步骤是LixNi1/3Co1/3Mn1/3O2电极反应动力学的控制步骤。通过离子掺杂和表面修饰对LixNi1/3Co1/3Mn1/3O2材料改性,以期提高其动力性与安全性。首次合成了Cl-、Br-离子掺杂的LixNi1/3Co1/3Mn1/3O1.95M0.1材料,测试结果表明5%的卤素阴离子(Cl-、Br-)替代O2-可以提高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大倍率循环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其中Cl-的作用效果更好。探讨了过渡金属离子(Zn2+、Fe3+、Ti4+、Zr4+)掺杂对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掺杂后材料的放电容量的顺序为:Ti4+-doped >no doped >Zr4+-doped =Fe3+ -doped >Zn2+-doped;倍率放电能力依次为:Ti4+-doped> Zr4+-doped >Zn2+-doped no doped >Fe3+-doped;脱锂材料的热稳定性顺序依次为:Ti4+-doped>Zr4+-doped>Zn2+-doped>Fe3+-doped= no doped。主族金属离子掺杂表明5%的Ge4+、Sn4+掺杂可以提高材料的倍率循环稳定性和热稳定性,Ge4+掺杂作用效果优于Sn4+掺杂。Mg2(PO4)3包覆可以提高Li1.05Ni1/3Mn1/3Co1/3O2的大电流放电能力以及热稳定性。系统的研究了联苯和环己苯对锂离子电池的过充保护作用机理。随环己苯浓度的增大,对电池的过充保护能力增强,对电池的综合电性能影响加大,5~7%是比较合适的添加比例。联苯或环己苯配合防爆安全阀能很好的防止电池的过充。5%联苯或7%环己苯与2%含氮化合物三乙胺复合使用可以提高电池过充能力,防止电池膨胀,但导致电池容量的衰减,内阻的增大。5%联苯与1%的成膜添加剂VC复合使用可提高电池的过充能力,防止电池的膨胀。自主设计了高安全高动力性的F型LiMn2O4/C锂离子动力电池。双极耳四极片并联的F型电池容量为5Ah,4C倍率充放电循环5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在92.73%以上。首次提出了防过充剂与阻燃剂的协同保护作用机制,防过充剂(环己苯6%)和阻燃剂(TCEP6%)联用不但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防过充能力,而且可以提高电池高温环境下的热稳定性,且对电池综合电性能影响较小。6%TCEP和6%CHB与铜箔防爆安全阀联合使用可以大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电池在1C-10V过充、150℃的恒温箱中加热30min均未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