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厨余烘焙机理及烘焙对热解/气化过程影响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5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厨余作为城市生活垃圾最主要组分,其资源化利用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高含水率、低能量密度以及破碎性能差等缺点制约了厨余后续收集、运输、存储以及热利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烘焙-气化处置厨余新工艺。其中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厨余烘焙机理;烘焙预处理对于高温焦气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烘焙预处理对于高温热解气及焦油生成特性的影响;烘焙预处理对于气化合成气及焦油产物生成特性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选取米饭(主食类)、白菜(蔬菜类)、猪肉(肉类)以及瓜皮(水果类)作为4类典型厨余代表,对其烘焙机理进行研究,随后针对烘焙预处理对热解/气化过程的影响进一步开展系统研究。
  首先,采用水平固定床反应器在200-300℃条件下进行烘焙实验,对比了不同类型厨余烘焙产物的生成特性,基于二维红外相关光谱分析方法(2D-PCIS)探究了厨余烘焙过程中官能团的演变机制。结果表明,烘焙能够显著降低厨余的O/C和H/C比,提高高位热值,且280℃是一个较为合适的厨余烘焙温度。烘焙过程中,大部分氧元素通过脱羟基和脱羧基作用分别以H2O和CO2形式释放;少部分氧元素以焦油形式释放,在大米、猪肉以及菜叶/瓜皮焦油中主要以脱水糖、醛/酮类以及酸/醛/酮类形式存在。不同于氧元素,大部分碳元素(71.8-82.3%)保留在固态产物中。烘焙过程中大米和菜叶/瓜皮分别在260℃和220℃开始发生明显的糖苷键和糖环断裂反应;猪肉在低于240℃时主要以甲基的脱除为主,随后羧基和伯羟基脱除以及肽键的断裂开始成为主要反应路径。
  其次,对比烘焙厨余高温焦孔隙结构、石墨化程度以及碱金属/碱土金属(AAEM)含量和形态的变化,随后采用热重(800-1000℃)分析不同高温焦水蒸气气化活性。结果表明,烘焙通过抑制微孔的形成使得高温焦比表面积下降,多孔性减弱。烘焙促进了厨余高温焦中3-5个芳香稠环的无定型碳结构向芳香环数大于或等于6个稠环结构的转化,抑制了菜叶和瓜皮高温焦的石墨化程度,对大米和猪肉高温焦石墨化程度以及交联结构影响较小。相比于原样,菜叶和瓜皮烘焙样高温焦中活性K(水溶态+乙酸铵溶态)含量相对更高,活性Ca呈相反趋势;猪肉烘焙样高温焦中活性K含量则相对更低。最终,烘焙促进了菜叶和瓜皮高温焦气化反应性,抑制了大米和猪肉高温焦反应性,且在相对更低气化温度(如800℃)下影响更加显著。
  再者,为了探究烘焙对于脱挥发分阶段产物生成特性的影响,采用立式连续进样固定床反应器进行高温热解实验(600-1000℃),对比了不同热解温度下厨余原样和烘焙样高温热解气及焦油生成特性。结果表明,600℃时,大米、猪肉和瓜皮/菜叶原样热解产物分别以热解气(69.2%)、焦油(40.1%)和焦(34.1-36.1%)为主。相比于原样,烘焙样热解气产率均会有所下降,且对大米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菜叶和瓜皮,最后是猪肉。烘焙预处理分别抑制了大米热解气中H2、CO以及C2H4的生成和菜叶及瓜皮热解气中CO、CH4和C2H4的生成,高于700℃时促进了猪肉热解气中CH4、H2和C2H4的生成。烘焙对于焦油产率的影响主要受温度控制。在相对较低温度下(如700℃),烘焙分别促进了大米和猪肉焦油中2-4环和3-5环芳香组分的生成,而对菜叶和瓜皮焦油中2-4环组分的生成有抑制作用。
  最后,在热解实验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相同实验台架在600-1000℃以及水碳比为2条件下进行气化实验,对比了不同气化温度下厨余原样和烘焙样气化合成气及焦油生成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大多数文献中原料,大米、菜叶以及瓜皮是较为优质的气化原料,在较低气化温度且不使用催化剂条件下(如700℃)能够获得较高的冷煤气效率(70-93%)。烘焙主要影响脱挥发分阶段焦油的产率和组分,从而影响最终气化焦油的生成特性。大米和猪肉烘焙样适合于高温气化(如1000℃),此时合成气比例更有利于费托合成,且冷煤气效率较高(85.4-91.1%)。菜叶和瓜皮烘焙样适合于相对更低的气化温度(如800℃),此时不仅具有较高的冷煤气效率(90.4-95.6%),同时合成气中H2比例较高(~55%)。
其他文献
人体咳嗽活动带来大量液滴喷溅,进而伴随着附着在液滴上的微生物进入室内。微生物的扩散主要受室内空气流动状态影响,同时微生物在空气中的存活能力以及液滴在空气中的蒸发过程均与室内的温湿度条件密切相关。因此,本文探讨气流组织对咳嗽液滴蒸发与扩散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进行评价。  编写自定义函数将饱和蒸汽压、咳嗽速度曲线以及蒸汽扩散系数等引入离散相模型中,添加液滴位置以及蒸发状态统计功
学位
热声技术是一种新型环保可靠的能量转换技术,可实现热能与声能的相互转换,热声制冷技术已经在一些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尽管如此,在商用效率上还有待进一步改善。除了优化热声制冷机结构和性能外,寻找创新的应用方式也是推进热声制冷技术商用化的重要途径。因此,针对热声制冷机的输热问题展开如下数值研究。  (1)针对驻波制冷机模型,提出了驻波热声热机的散热工作模式,利用DeltaEC软件模拟分析了制冷与散热两种工
如今,随着电子设备的集成和发展,传统的散热方式无法满足热流密度或集成性与便携性等要求。而热声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少有或无运动部件、使用环保工质以及易于与电子设备集成等优点,因此具有电子设备散热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的热声装置,如热声制冷机和热声发动机,具有热流密度低或起振温度高等问题。为此,本论文提出热声波散热工作的新模式,并研究热声波输热效应与振荡流换热对这种新模式散热的影响及其耦合作用,拟为电子散
生物质作为唯一的可再生含碳资源,其高效高质化利用引起了广泛关注。生物质气化可有效地将其转化为高品质合成气,为液体燃料和化工合成提供原料,对生物质高效转化利用至关重要。熔融盐热转化技术应用于生物质气化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合成气的品质和产量。然而,目前缺少关于生物质熔融盐热解气化过程机理的相关研究。本文开展了生物质熔融盐热解气化的系列实验研究,考察了生物质热解过程中熔融盐体系的适应性,探讨了熔
学位
煤气化技术是一种煤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低阶煤中通常含有较高含量的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元素(AAEMs),这些元素可以在气化过程中会产生明显的催化作用。在AAEMs中,有机态的钙(Ca)因为具有较高的含量、低挥发性、高分散性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虽然针对Ca的催化作用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关于Ca的催化气化机理方面,尤其是对Ca的催化反应模式的研究,仍存在一定争
学位
煤气化技术是煤炭高效利用的重要技术之一。煤气化过程中产生一定浓度H2S会对下游设备产生腐蚀,并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对煤气化气中的H2S进行高效脱除,是实现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中高温干法脱硫方法因其系统效率高、成本低等诸多优点,是煤气净化技术中的研究热点,其主要采用高温脱硫剂实现对煤气中H2S的脱除。然而,目前对不同制备条件及活性组分的脱硫剂研究尚不完善,脱硫剂在脱硫-再生过
化学链燃烧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低能耗CO2分离技术,高性能的载氧体是该技术实际应用的关键。铁基复合载氧体通过不同活性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和优势互补,具有很好的综合性能。理解载氧体与燃料分子的反应机理对载氧体的理性设计和性能调控非常重要。本文基于化学热力学、热重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系统地研究了铁基复合载氧体与CO的反应特性及微观反应机理,揭示了其中的构效关系和不同金属原子间协同作用的本质,为化学链
汞污染问题长期以来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燃煤排放汞是人为汞来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排放控制受到大量研究者关注与研究。其中,煤燃烧后烟气中喷入吸附剂技术因最为可行而得到广泛的研究。金属氧化物和碳基吸附剂是潜在的可大规模应用的高效脱汞吸附剂。氧化铁和活性炭作为其中的主要代表性吸附剂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对于Hg0在其表面吸附氧化的作用机理还未能得到广泛的明确与认同,尤其在金属氧化物和碳基类吸附剂复
针对建筑模型预测控制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阻容模型建模成本高、数据驱动预测控制(DDPC)流程不完善、缺乏预测控制应用实施研究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预测控制器设计及应用实施的整体框架,以不同结构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提出框架依次进行了阻容模型结构简化及参数辨识,热动态数据驱动模型构建,DDPC控制器设计及实施等一系列研究。  首先,基于建筑建模理论和预测控制知识,归纳总结建筑预测控制中温控优化问
学位
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烟气脱硝技术是燃煤电厂最广泛采用的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目前,商业SCR脱硝催化剂由于受活性温度窗口(300-400℃)的限制,一般布置在空预器和除尘装置之前,容易遭受烟气中飞灰磨损以及碱金属、痕量有毒元素的影响而失活。此外,中高温条件下烟气中SO2容易被SCR脱硝催化剂氧化生成SO3,并会与NH3进一步结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