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中动结构(Middle Constructions)在近几十年内成为语言学界中一个广泛讨论的话题。继Keyser and Roeper(1984)之后,很多语法学家和语言学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界定和解释中动结构。在传统语言学界主要形成两大派别:词汇生成派(lexical approach)和句法生成派(syntactic approach)。他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问题,比如说在中动结构中的隐含施事(implied agent)是大部分语言学家认同的,但是他们大都忽略了隐含的施事在中动结构中是如何作用于其它实体(entity)的,即中动结构中实体的相互作用(interaction)。认知语言学中的Langacker的能量传递理论,被常常的运用于句子结构中各实体相互作用的分析。文章从这一理论出发,从认知语法的能量传递(energy transmission)角度研究了英语中动结构形成过程中的能量传递及英语中动结构形成的认知基础。由于文章是从能量传递的角度,也就是力的角度对英语中动结构进行分析的,所以,也是以能量传递过程中力的来源作为分类的标准,将英语中动结构分为:内力(internal resource)中动结构句、外力(external resources)中动结构句和自然力(natural resources)中动结构句。根据英语中动结构的特征,通过分析不同类型英语中动结构形成过程中的能量传递行为链,对英语中动结构的认知基础及其形成的推动力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类型英语中动结构的行为链分析表明,在英语中动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能量的传递,即英语中动结构的形成必须依靠能量源的存在及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在英语中动结构的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有三大来源:主语区别于其他实体内在特性(内力)、动作发起者传递的能量(外力)以及来自于自然界的能量(自然力)。这三大能量来源是英语中动结构形成的认知基础。在英语中动结构生成过程中,处于主语地位的实体的内在能量推动着英语中动结构的形成。没有能量源,英语中动结构就无法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