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年代以来,国际农粮体制发生重大转变,引起了农粮工业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大型农粮综合企业也不断延伸自己的价值链条,在众多粮食下游产业取得垄断地位,美国学者一般认为农粮领域的市场集中有利于提高效率和福利。但随着农粮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跨国粮商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垂直整合农粮产业链,这种跨国的市场集中,特别是跨国粮商前向一体化行为的反竞争效应问题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国内现有研究都是从现象层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描述,但没有提出相应的理论解释。本文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的梳理,试图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结合农粮行业的特点来构建农粮行业纵向一体化行为反竞争效应的理论模型,并用中国大豆产业作案例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为对国际粮商纵向一体化的现实基础有个基本了解,本文首先通过对国际农粮体制变革历史的梳理,提炼出近30年来农粮领域变革的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考察跨国粮商的战略调整,特别是对其纵向整合行为进行了详尽分析。 然后,根据跨国粮商纵向一体化的特征,本文构建了跨国粮商纵向一体化反竞争效果的理论模型,该部分主要以Hart和Tirole(1990)的一般化模型为基础,引入成本不对称情形对原模型进行了简单的扩展,并提出两个假说。 在实证部分,为对两个假说进行验证,本研究选取近年日益引起关注的中国大豆产业作为研究案例。研究方法严格遵循SCP范式,首先对中国大豆产业上下游基本情况和市场结构进行分析,然后用两个假说来考察中国大豆产业外资进入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大豆种植业和大豆压榨业两个部分,结果很好地验证了本文的假说。 本文有如下几个主要结论:(1)综合食品原料供应解决方案是未来粮油加工业竞争的核心。由于交易成本和资产专用性的问题不是很严重,纵向一体化成为跨国粮商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最有效手段;(2)跨国粮商的前向一体化行为确实能够造成部分的市场圈定。但如果将其链条延伸至品牌食品行业时,结论不一定成立,因为品牌食品行业要求的核心能力显著不同于农粮加工业,前向一体化会带来很高的交易成本;(3)中国大豆产业如果不对跨国粮商的前向一体化行为进行监管,大豆压榨行业外资垄断将成现实,玉米等比较优势较小的品种有可能出现类似大豆的困境。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的建议有:(1)短期内,应加强对外资进入我国粮油加工行业的限制。如果有可能,限制大豆压榨企业股权与原料采购权挂钩的行为是最为有效的办法;(2)长远看,要加快培养像嘉吉等公司一样有竞争力的大型农粮综合体,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 最后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可选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