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根管治疗(RCT)是目前牙髓疾病和根尖周疾病最有效和保存患牙时间最长的治疗方法。RCT成功的关键在于医生熟悉根管解剖系统,并对所有根管进行彻底地根管清理、根管成形和根管三维充填。研究表明,根管遗漏是导致其初次RCT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上颌磨牙近中颊根的根管形态较为复杂,尤其MB2根管口隐蔽、根管狭窄弯曲、探查及治疗时可视性差等因素均会加大其RCT难度。故在临床上,上颌磨牙的根管治疗中常会出现MB2的遗漏,最终导致RCT失败。目前关于根管系统的研究方法较多,CBCT具有比其它方法更优良的特点,在临床上逐渐得到了广泛运用。本研究拟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一定的排除标准和纳入标准从山东省口腔医院放射科资料库中选择山东地区人的373例CBCT扫描图像,截取上颌第一和第二磨牙根管口横断面的影像进行研究,分别针对其MB2的发生率及其根管口位置进行增龄性变化的分析,为临床治疗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按照一定的排除标准和纳入标准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山东省口腔医院放射科拍摄CBCT的患者的影像资料,按年龄分成25岁以下青少年组、26-44岁青年组、45-59岁中年组、60岁以上老年组共四个年龄组,按各个年龄段随机从CBCT资料库中筛选出共373例符合条件的影像资料,分别登记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及牙位等基本信息,使用Romexis三维分析软件观察并记录髓室底水平是否存在MB2,并测量定位MB2根管口位置的各指标:MB—MB2的距离,MB—P的距离,MB2—P的距离,MB—P—MB2之间的角度α。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在山东地区相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之间以及各年龄段内不同性别之间MB2的发生率及其根管口位置的增龄性变化并分析其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山东地区人群中上颌第一磨牙MB2的发生率上颌第一磨牙MB2在山东地区女性和男性中的发生率分别是60.77%(203/334)、84.27%(209/248),总发生率是70.79%(412/582);在青少年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的女性中其MB2的发生率分别是:62.00%、68.75%、54.76%、53.70%;男性中的发生率分别是:86.36%、92.59%、83.33%、58.33%。2山东地区人群中上颌第二磨牙MB2的发生率上颌第二磨牙MB2在山东地区女性中的发生率是40.31%(129/320),在男性中的发生率是48.26%(125/259),总发生率是43.87%(254/579);在青少年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的女性中其MB2的发生率分别是:40.91%、43.14%、38.64%、35.71%;在男性中的发生率分别是:39.13%、55.36%、51.61%、33.33%。3山东地区人群的上颌第一磨牙MB2根管口位置分布3.1山东地区女性的上颌第一磨牙MB2根管口位置分布25岁以下青少年组:MB—MB2为1.86±0.52mm,MB—P为5.73±0.79mm,MB2—P为4.26±0.64mm,α为13.53±3.55°;26—44岁青年组:MB—MB2为2.23±0.40mm,MB—P为6.15±1.15mm,MB2—P为4.38±1.03mm,α为16.29±2.99°;45—59岁中年组:MB—MB2为1.91±0.51mm,MB—P为5.53±0.67mm,MB2—P为4.01±0.57mm,α为14.50±3.990;60岁以上老年组:MB—MB2为1.75±0.34mm,MB—P为6.20±1.38mm,MB2—P为4.83±0.99mm,α为12.03±1.70°。3.2山东地区男性的上颌第一磨牙MB2根管口位置分布25岁以下青少年组:MB—MB2为2.29±0.72mm,MB—P为6.16±0.39mm,MB2—P为4.65±0.47mm,α为16.06±5.77°;26—44岁青年组:MB—MB2为1.71±0.41mm,MB—P为6.02±0.72m,MB2—P为4.69±0.72mm,α为11.62±3.06°;45—59岁中年组:MB—MB2为1.73±0.47mm,MB—P为5.81±0.58mm,MB2—P为4.34±0.56mm,α为11.88±4.36°;60岁以上老年组:MB—MB2为2.09±0.74mm,MB—P为6.03±0.93mm,MB2—P为4.39+0.80mm,a为13.82±3.91°。4山东地区人群的上颌第二磨牙MB2根管口位置分布4.1山东地区女性的上颌第二磨牙MB2根管口位置分布25岁以下青少年组:MB—MB2为1.82±0.49mm,MB—P为5.82±1.08m,MB2—P为4.71±1.19m,α为11.38±6.09°;26—44岁青年组:MB—MB2为1.87±0.30mm,MB—P为5.78±0.79mm,MB2—P为4.16±1.03mm,α为12.98±5.94°;45—59岁中年组:MB—MB2为1.81±0.49m,MB—P为5.06±0.51m,MB2—P为3.71±0.74mm,α为16.72±6.94°;60岁以上老年组:MB—MB2为1.73±0.43m,MB—P为5.06±1.06mm,MB2—P为3.93±1.31mm,α为13.22±3.25°。4.2山东地区男性的上颌第二磨牙MB2根管口位置分布25岁以下青少年组:MB—MB2为2.02±0.30mm,MB—P为6.64±0.72mm,MB2—P为5.10±0.55mm,α为11.26±4.71°;26—44岁青年组:MB—MB2为1.81±0.27m,MB—P为6.19±0.74mm,MB2—P为4.78±0.91mm,a为10.51±3.97°;45—-59岁中年组:MB—MB2为1.72±0.44m,MB—P为5.75±0.68mm,MB2—P为4.41±0.90mm,a为12.51±4.320。60岁以上老年组:MB—MB2为1.75±0.30mm,MB—P为5.46±0.74mm,MB2—P为4.05±0.87mm,α为12.03±5.13°。结论:1CBCT技术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上颌磨牙是否存在MB2及定位其根管口位置。2山东地区人群的上颌第一和第二磨牙MB2的发生率均较高;上颌第一磨牙MB2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第二磨牙,男性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同年龄段女性;山东地区中青年组上颌第二磨牙MB2发生率男性要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高,MB2发生率逐渐接近。3上颌第一磨牙MB2根管口位置山东地区女性中无明显的增龄性变化,在25岁以下年龄组男性中其α角度和MB-MB2的距离最大;上颌第二磨牙MB2根管口位置无明显增龄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