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喇叭水仙凝集素(Narcissus Pseudonarcissus lectin,NPL)结合的甘露糖及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M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交互作用以及二者表达对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胃切除术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临床生存期随访资料的50例原发性进展期胃腺癌患者病例。采用凝集素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胃癌组织及相应10例癌旁组织中NPL和MR表达状况,分析NPL和MR阳性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表达特征,并探讨二者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胃癌间质组织内,NPL阳性染色见于巨噬细胞胞质或胞膜。NPL+巨噬细胞密度均值为29.32±13.76个/HPF。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NPL+巨噬细胞密度为20.14±7.41个/HPF。胃癌间质组织中NPL+巨噬细胞密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另外,NPL阳性染色还定位于胃癌实质细胞胞浆和癌细胞膜,阳性强度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差异,统计具有显著性(p=0.003);(2)胃癌实质细胞NPL表达强度与患者TNM分期显著相关(p=0.02),与其他临床病理学资料无相关性;(3)MR染色定位于胃癌间质巨噬细胞内,显示细胞质或细胞膜阳性。胃癌组织内MR+巨噬细胞密度均值为20.69±15.52个/HPF。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MR+巨噬细胞密度为7.56±2.86个/HPF。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MR+巨噬细胞表达与胃癌患者TNM分期和组织学分型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9,p=0.04),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资料均无相关性(p>0.05);(5)对胃癌间质组织内NPL+巨噬细胞与MR+巨噬细胞密度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二者呈负相关(p=0.009,r=-0.363);(6)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胃癌间质NPL+巨噬细胞高表达组患者术后生存期明显高于NPL+巨噬细胞低表达组,经Log-rank时序检验,p=0.037;MR+巨噬细胞高表达组患者术后生存期显著低于MR+巨噬细胞低表达组患者,经Log-rank时序检验,p=0.003;联合检测分析NPL+/MR+间质巨噬细胞表达,发现~高NPL+/~低MR+组患者生存期最长,~低NPL+/~高MR+组患者生存期最短,经Log-rank时序检验,p<0.05;Cox回归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大小(p=0.048)、淋巴结转移(p<0.001)、远处转移(p=0.011)、TNM分期(p=0.039)、胃癌间质组织MR表达(p=0.007)和NPL表达(p=0.045)与病人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p=0.004)和胃癌间质组织MR表达(p=0.033)分别是胃癌病人独立预后因素,NPL不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胃癌组织中NPL+巨噬细胞和MR+巨噬细胞密度均值均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推测甘露糖和MR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和侵袭过程;(2)胃癌组织中NPL和MR表达与部分胃癌临床病理生物学特性相关,NPL和MR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特性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标志之一;(3)本研究属于首次关于胃癌间质组织中NPL和MR表达相关性对比研究报道,我们发现,胃癌间质组织中NPL和MR表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09,r=-0.363),推测甘露糖可能通过调控MR表达,影响胃癌的进展;(4)本实验发现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等多种因素影响胃癌预后,其中淋巴结转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胃癌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4);(5)胃癌间质组织中NPL和MR表达与胃癌患者的预后相关,MR表达是胃癌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p=0.033),检测胃癌组织中MR表达的有无或多寡有助于判断胃癌病人预后;(6)综合分析胃癌间质组织中NPL+/MR+表达,发现~高NPL+/~低MR+组患者生存期最长,~低NPL+/~高MR+组患者生存期最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提示胃癌组织内MR与其配体-甘露糖表达状态及相互作用,影响胃癌患者预后与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