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文着重于运用“五脏相关”理论中的“脾肾相关”理论,对比传统治疗手段,强调补脾益肾法的应用,同时运用多种观察指标,特别是生存质量量表的应用,评价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以解决在中医传统疗效评价体系中对疗效评价欠佳的缺陷。研究方法:本课题为前瞻性研究。选取临床确诊为重症肌无力患者60例,其中脾胃气虚型40例,脾肾两虚型20例,脾胃气虚组在随机分作两组,分别给单纯益气健脾方和补脾益肾方治疗,脾肾两虚组给予补脾益肾方,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随访病例,观察患者症状和填写量表。观察指标包括MG-PRO量表分析,SF-36量表分析,MGFA重症肌无力严重程度评分表等,所得数据最后作科学统计分析。研究结果:纳入观察60例重症肌无力患,均顺利完成整个疗程。其中脾胃气虚组给予补脾益肾方组对比给予单纯益气健脾方组在治疗4周后反映患者症状的QMG评分和SF-36当中的PF、GH、VT方面和MG-PRO生理领域、社会治疗领域这些反映躯体症状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生存质量方面有明显改善,反映患者心理的方面没有明显改善。治疗8周后,与4周前对比,得出相似的结果,均在反映患者躯体症状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生存质量方面对比4周前有改善,反映患者心理的方面没有明显改善。无论治疗4周或8周,脾胃气虚组给予补脾益肾方组与脾肾两虚给予补脾益肾方组疗效相仿。QMG量表无论治疗4周或8周后,均能有效的反映患者症状的改善;SF-36量表当中的PF、RP、GH、VT、RE等5个方面在治疗前后能反映患者症状的改变,但DP、SF、MH等方面没有显著区别;MG-PRO量表的生理领域、社会环境领域、心理领域在资料4周和8周后均能有效反应该方面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变,但药物领域3组无论观察4周或8周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运用“五脏相关”理论,重视补脾益肾药物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无论辨证为何型,均可应用,对比传统治疗手段,有明显的疗效优势。同时运用客观症状评分表和生存质量量表这种崭新的疗效观察手段,在体征和生存质量两方面着手比较治疗前后疗效,以患者结局报告的方法(PRO),在能体现药物疗效的同时,更能反映中医治疗手段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