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保护现有农业资源,建设美好人居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起,在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支持下,江门、惠州市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工作,在水稻生产上采取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力争经过5年的系统治理,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保产、保环境”的目标。本研究通过问卷、访谈、现场调查、抽样检测等方式,按照世界银行项目PMP监测指标要求,对参加项目的江门市台山、恩平、开平,惠州市博罗、惠阳、惠城共6个县(市、区)12个镇92个村水稻种植区农户、农资企业、政府部门等进行系统调查,评价项目实施两年来对保护农业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民环保意识等综合效果,旨在为中期评价项目实施效果、改进调整治理方案等提供决策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接受有效调查农民1837户,在水稻生产中使用无人使用杀虫灯、诱虫板和天敌产品,用高效低毒农药的农户达100%,使用生物农药的农户达到74.52%,使用抗性品种的农户达92.54%。大部分农户认识青蛙,但对于捕食螨、食蚜蝇、寄生蜂、白(绿)僵菌的认识程度较低。从农药使用来看,受调查农户平均在水稻上用药4.89次/造,比常规用药习惯减少1-2次,在各项目区均未发现使用I类药剂或未登记农药的案例。按照药剂推荐使用方法进行施药的农户为100%,施药时有防护措施的农户很少。关于购买农药后储存方式,绝大多数农户根据所耕地面积购买,以现买现用居多,若出现未用完现象则在家里有固定点安全存放,避免小孩老人或家禽宠物接触到的农户为96.19%。调查农户农药废弃物回收率不高,交回农资店回收、回收放垃圾堆、未回收大约各占1/3。2、从项目实施地区的病虫害以及天敌数量调查结果发现,各地水稻主要病害为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细菌性条斑病,主要虫害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钻蛀性螟虫、跗线螨,水稻主要天敌为蜘蛛、黑肩绿盲蝽、食蚜蝇。3、按照世界银行项目办提供的监测对象,对项目区稻谷进行抽样检测农药残留。用固相萃取法对糙米进行前处理提取净化,结合气相色谱(GC)检测敌敌畏、乙酰甲胺磷、氧化乐果、杀虫双、三唑磷,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三环唑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前处理方法可适用于一次性检测6种农药,且此6种农药的添加回收率在76%~130%之间,敌敌畏等五种农药在气相色谱上的最低检出量为0.1 ng~5ng,三环唑在高效液相色谱的最低检出量为10 ng。检测结果发现有部分地区农药可检出但未有农药检出超标,说明项目实施区抽检稻谷农药残留检测均达标。4、建立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通过确定各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及一致性检验建立农药面源污染治理效果评价等级。利用所建立的指标计算,可知江门市台山海宴镇、江门市恩平恩城镇、江门市恩平牛江镇治理效果非常好,江门市台山都斛镇、江门市开平苍城镇、江门市开平马冈镇、惠州市博罗杨村镇、惠州市惠城区横沥镇、惠州市惠城区汝湖镇、惠州市惠阳区平潭镇、惠州市惠阳区良井镇治理效果良好,惠州市博罗县福田镇农药面源污染治理效果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