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2009年3~6月,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繁殖期生境选择和行为学进行了调查。运用Vanderploeg& Scavia选择指数、资源选择函数、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扫描取样法等方法对东方白鹳的巢址利用、觅食生境选择和行为时间分配及日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东方白鹳繁殖期各行为所占比例依次是繁殖22.17%±21.69%(其中孵化19.75%±20.71%,晾卵1.31%±2.16%,育幼1.00%±1.01%,交配0.11%±0.32%),静栖19.09%±13.94%,修巢6.40%±5.92%,警戒3.94%±4.88%,理羽3.11%±2.31%,其他行为45.27%±11.08%。在繁殖不同时期,各行为差异显著(P<0.01)。东方白鹳在繁殖期不同阶段行为活动存在一定节律,并且不同阶段日节律明显不同。此外,温度和晾卵(r=0.810,P<0.01)、孵化行为(r=-0.518,P<0.01)行为显著相关;车辆数与警戒(r=0.745,P<0.01)、静栖(r=0.612,P<0.01)行为显著相关。
东方白鹳偏好选择在芦苇沼泽中的电线杆上筑巢,巢区水面比例较大,样方内水深度>15cm,植被较高,盖度较大,植被密度200~500株/m2,巢址距明水面、芦苇沼泽、树林距离较近,明水面深度<0.5m,距离人为干扰、农田、草地较远。东方白鹳巢址利用的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st(p)=-0.206-2.773×距明水面距离+2.200×距公路距离+1.444×距轻度干扰地距离+1.205×距草地距离+1.191×植被密度,模型正确率:88.6%。食物、人为干扰和植被密度是影响东方白鹳巢址利用的主要因素。
在研究区,东方白鹳繁殖期主要选择在隐蔽度低的明水面(48.19%)和芦苇沼泽(44.58%)中觅食,觅食地以植被高度较高、盖度较大、觅食区水较深、水面比例较大、距明水面和巢区较近、距干扰源较远等为特征。此外,东方白鹳在选择觅食地时,首先以安全因素为主,其次才是食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