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分工的深化,当前主流贸易模式已经从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发展到产品内分工贸易。本文借鉴产品内分工条件下衡量国家贸易结构的出口复杂度和垂直分工度指标,利用中国的行业数据对我国近年来的贸易结构进行了重新测算,并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贸易结构技术升级的诸多因素。首先,在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类型的发展历程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介绍了传统的贸易结构分析方法,并指出这种统计方法只关注贸易总量并未深入到生产工序环节考察实际生产附加值的缺陷。当前分工模式下,一国贸易结构的评价方法应当从关注贸易总量向关注贸易质量转变。为此,本文引入了两类产品内分工条件下测算一国贸易结构的指标:出口复杂度指标和垂直专门化指标。第一类指标主要用来测算一国的技术结构,第二类指标主要用来测算一国的贸易附加值大小。接着,限于数据的可得性,我们利用2001—2006年全世界SITC 2分类标准三位码下的全世界进出口数据和中国向美国的出口数据,测算了2001—2006年中国34个行业的出口复杂度并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行业出口复杂度进行了国际比较,发现我国只在纺织服装行业、鞋帽制造行业、家具制造行业、文体用品制造行业、塑料制品制造行业等一些低附加值行业的出口复杂度相对发达国家略高,贸易技术结构仍停留在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低的位置;对2001—2007年中国11个制造业贸易附加值的测算结果则显示:我国在技术含量较低的食品制造业和公认为属于高技术产业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品附加值相差并不大。这两个事实都验证了我国产业结构仍然在价值链低端徘徊的事实。之后,针对影响贸易技术结构升级和贸易附加值升级的影响因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中国2001—2006年行业层面的数据对贸易技术结构和贸易附加值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面板分析,发现FDI对以两者衡量的贸易结构升级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R&D投资虽然当期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但其滞后期数据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影响效果。从而再次验证了现有的类似于“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等的研究结论的失败。从长期来看,我们仍要依靠自主创新来推进国家整体的产业结构升级、贸易结构升级。最后,文章给出了出口增长方式转变和贸易结构升级的基本建议:在保持贸易总量的同时,以贸易的技术结构升级和贸易附加值升级作为未来贸易战略调整的方向;注重引资结构,根据我国不同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吸收能力,选择合适的技术差距来引进外资,从而达到行业技术外溢的最佳效果;倡导企业继续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对于实施自主创新政策较积极主动的的企业可以考虑实施税收返还补贴等一些鼓励政策,比如:从企业所得税里减免自主创新和员工培训费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