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来华的韩国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他们的跨文化适应能力问题普遍存在,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韩国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是在中韩两国人员交流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学界对此关注不够,然而这是一个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本研究以吉林大学的韩国留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为切入点,来分析他们在长春的学习适应、文化适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此,笔者对吉林大学的200名韩国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其中25名韩国留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笔者运用的是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研究方法。透过调查,总结出韩国留学生群体的身份、留学生活情况、学习中文的方法与能力、来华目的、交友与生活情况等方面的特征,分析了韩国留学生来华留学的主要目的以及他们在学习适应、文化适应、人际交流、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所可能遭遇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另外,对人际交往研究结果表明,在华韩国留学生采取了两种人际交往模式来适应新的文化环境。他们有以下两个人际交往特征:人以群分和建立人脉。韩国留学生以群体的形式生存和发展,群体的内聚力强。这些群体是他们平时社交的主要圈子。笔者访谈中发现,韩国留学生有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式的传播特点。正因如此,他们很容易形成各种各样的小群体,那些求学意识不强、留学目的不明确的学生往往容易聚在一起,而另一些素质好,学习很努力的韩国留学生则容易形成另一个群体。另外,在华韩国人集中在特定的地域,他们的社会关系连接在高度发展的传播关系中。纳入到这些传播网络,就是说与韩国人社会的接触是留学生最初经历的社会化过程。因此,韩国留学生普遍通过先用“圈子内传播”,后用“圈子间的交往”方式适应中国社会。在华韩国留学生通过“在中国的韩人教堂”很快就进入现有的韩人社会及韩国留学生的传播网络中。这里重要的是,先组织韩国人教堂,然后通过教堂在当地活动,这样能够更好地和当地人交流。而不少的韩国留学生通过“各种运动”,先组织韩国人群体,然后再和别的群体交流。韩国留学生社会里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群体,而他们有着按群体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或中国学生交流的人际交往特征。而对韩国留学生社会来说,“教堂”和“运动”都只是一种适应性的工具。在实证研究基础之上,笔者提出了解决来华韩国留学生学习适应、文化适应、学校管理、语言交流、生活习惯等问题的建议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