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SNP标记遗传图谱构建及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分子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是培育高产、优质小麦的有效途径,而对控制农艺及品质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进行定位和效应分析,明确基因-性状间的关联和网络调节关系是分子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的前提。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和关联分析理论的不断完善,以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为基础的关联分析(Association analysis)为动植物数量性状遗传的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它与基于连锁作图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定位结果相互验证、相互补充。本研究从广泛收集的289份冬小麦材料中选取205份材料组成关联定位自然群体,利用小麦90K SNP基因芯片技术进行高通量基因分型,对自然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分析,并通过对GLM、GLM_Q和MLM_Q+K三种关联模型的比较分析,选取最适合的MLM_Q+K(Mixed Linear Model,混合线性模型)模型对小麦主要农艺及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研究结果如下:
  1.表型变异分析对关联定位群体40个农艺及品质性状的表型变异分析表明,农艺性状中除了倒三叶长、总小穗数、可育小穗数、粒长、粒厚、粒径比、有效穗数外,其它性状均表现为环境间极显著差异,而品质性状中,除籽粒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低谷黏度和反弹值表现为环境极显著差异外,其它性状环境间没有达到极显著差异,说明环境对于农艺性状的影响大于品质性状;各性状的变异系数表现不同,穗下节间长、冬前分蘖、有效穗数、干面筋含量等9个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超过20%,株高、旗叶长、籽粒硬度、穗长、穗粒数等22个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在10%-20%之间,说明本研究群体在以上性状上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利用现有种质资源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改良具有较大潜力。
  2.关联定位群体遗传解析利用32,432个具有群体间多态性的SNP标记分型数据,对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标记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范围是0.047-0.375,平均值为0.277,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利用已定位且相互独立的3,852个SNP标记分型数据,进行群体结构和LD分析,结构分析表明,Structure聚类和NJ聚类结果基本吻合,均将该群体划分为4个亚群,具有相似亲缘关系的品种被聚为一类,说明亚群状况与系谱密切相关,而与来源地没有必然联系;LD分析表明,该群体的连锁不平衡衰减距离较短,全基因组LD平均衰减距离约2.0cM,A、B和D三个基因组的LD衰减距离分别为1.5、1.8和11.0cM,利用该群体全基因组关联作图精度较高。
  3.最优关联模型选取应用TASSEL3.0软件,分别运行GLM、GLM_Q和MLM_Q+K三种统计模型进行性状与标记之间的关联分析,通过比较三种模型显著关联位点数目和Q-Q plot图中每一个SNP的P值期望值和实测值的吻合程度确定MLM_Q+K模型为该群体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最优模型。
  4.复合遗传图谱构建根据6个DH遗传群体((1)BT-Schomburgk×AUS33384,(2)Young×AUS33414,(3)Chara×Glenlea,(4)W7984×Opata M85,(5)Sundor×AUS30604,(6)Westonia×Kauz)整合构建的遗传图谱,获得本群体具有品种间多态性的SNP位点信息,构建本群体的SNP标记高密度复合遗传图谱。遗传图谱包括24,355个SNP标记,共覆盖小麦全基因组3,674.16cM,单个染色体长度为118.91-241.38c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5cM。
  5.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利用该群体复合遗传图谱上的24,355个SNP标记对小麦40个农艺及品质性状进行标记/性状间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显著(P<0.001)水平下,四个或三个环境共检测到2511个标记/性状关联(Marker-trait association,MTA)位点,分布在小麦的21条染色体上。其中,极显著(P<0.0001水平)和相对稳定关联(至少在两个环境稳定表达)位点385个,贡献率>10%的主效位点115个。
  (1)小麦农艺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四个环境下,5个株高相关性状共检测到263个显著关联位点,其中,极显著和相对稳定关联位点72个,主效位点71个,株高的2个极显著位点wsnp_Ra_c27787_37299352和BobWhite_c14066_403在四个环境表达,且贡献率均大于10%,为主效位点;穗下节长的3个位点和倒三节长的1个位点在三个环境表达。6个叶部相关性状共检测到519个位点,其中,极显著和相对稳定关联位点71个,主效位点13个,倒三叶长的1个位点在三个环境表达。5个穗部相关性状共检测到279个位点,极显著和相对稳定关联位点41个,主效位点5个。5个籽粒形态相关性状共检测到271个位点,极显著和相对稳定关联位点18个,粒长位点Ku_c9210_1059和千粒重位点BS00023893_51在三个环境表达。检测到抽穗期的94个位点,极显著和相对稳定关联位点19个,5D染色体上的位点RFL_Contig1091_1538在四个环境被重复检测到,且在E3环境表型大于10‰为主效位点。三个环境下,4个小麦分蘖相关性状检测到174个位点,极显著和相对稳定关联位点33个,主效位点4个。
  (2)小麦品质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四个环境下检测到52个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显著关联位点,其中,极显著关联位点5个,主效位点2个。检测到36个籽粒硬度显著关联位点,其中,极显著关联位点3个,主效位点1个,5D染色体上的BS00000020_51在四个环境表达。三个环境下检测到37个面粉蛋白质含量的显著关联位点,其中,极显著关联位点6个。检测到15个面粉灰分的位点,其中,3个位点(BS00025838_51、wsnp_CAP12_c2297_1121142和RAC875_c60191_114)为极显著关联位点。3个面筋相关性状检测到299个显著关联位点,其中,极显著关联位点30个,主效位点6个。检测到76个Zeleny沉淀值的显著关联位点,其中,极显著关联位点14个。淀粉糊化特性RVA的6个参数共检测到309个显著关联位点,其中,极显著关联位点70个,主效位点12个。关联分析结果的部分位点与前人连锁分析或关联分析定位的位点一致,进一步相互验证了实验结果的真实性。研究结果对重要区段QTL精细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获得多效性关联位点本研究发现了51个SNP标记同时与2个或多个性状相关联的多效位点。其中,染色体7A上标记wsnp_Ex_c14654_22713386同时和7个性状关联,4B染色体上标记Tdurum_contig4974_35和2A染色体上标记BS00022666_51同时关联6个性状。这些标记位点对小麦分子聚合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以后研究的重点。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量日渐增多,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环境问题,如何去资源化利用污泥成为现如今的热点研究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以污泥为载体制备成催化剂应用于废水处理中,大大缓解了过量污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本文首先以长兴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为原材料,通过化学活化法添加磁性剂烧制出磁性污泥基活性炭(SAC)。通过实验研究得到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活化剂ZnCl2的浓度3mol/L
学位
本研究通过对国内27省市城市降尘、土壤进行采样,测量5种重金属含量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对金华乡镇采集降尘及土壤样品并进行8种重金属含量分析。基于金华地区获取的降尘进行小鼠灌胃的毒性实验,探讨降尘中重金属水平与生物积累之间的关系及初步毒理损害,为降尘中重金属对生物乃至人体健康的危害评价提供依据。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27省市土壤中Ni、Zn、Cu、Cr、Cd浓度均值分别为22.28,126.0
学位
据文献显示我国对水库沉积物重金属的研究较少,水质重金属指标未引起高度重视,未纳入水质考核指标范围。结合现状分析,我国应加强湖库型饮用水源地的水体与沉积物的重金属研究,以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  本文以沙畈水库、金兰水库及白沙溪流域的水体和金兰水库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作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采样。分析了水体中铜(Cu)、锌(Zn)、镉(Cd)、铬(Cr)、铅(Pb)、汞(Hg)和砷
Ti02纳米管由于具有良好的光渗透性,被寄希望在光催化治理环境、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目前报道的钛酸纳米管由于光催化效率较低,此方面的研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课题研究高活性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同时考察二氧化钛纳米管作为电极在染料敏化电池(DSCs)中的光电转化性能,并探索了其在水分解直接分离制氢的光催化燃料电池(PFC)技术中的应用。  本文以水热合成法制
人工细胞是免疫隔离技术与细胞移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能解决组织器官移植中存在的两大难题——供体来源稀缺和机体免疫排斥反应。目前,制备人工细胞的材料以水凝胶类高分子材料为主,不仅存在吸水膨胀、机械强度差、会降解等缺点,而且材料降解后会导致移植细胞携带的病毒侵入人体,从而使宿主受到伤害,甚至带来不可预期的后果。鉴于此,本文首次提出了采用TiO2/Ti复合膜制备人工细胞的方法,通过免疫隔离效果实验研究了
学位
目的:构建一种理想的靶向纳米基因载体转运系统,使其能有效的保护转运基因不被核酶降解,并具备高效靶向的基因转染、有效的输送基因至靶位点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方法:在本研究中,基于前期工作,首次创新性的选择PEI(polyethylenimines)和PEG(polyethylene glycol)通过共沉淀法来制备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作为基因转运载体,用浓度梯度设计方法安排实
褐变在果蔬的加工、处理和贮藏过程中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多酚氧化酶(PPO)被广泛地报道为引起褐变的主要因素。在魔芋精粉的加工过程中,为使产品洁白,针对新鲜魔芋中的多酚氧化酶,采用添加SO2的方法进行护色,而魔芋精粉中SO2残留会对产品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找到一种合适的SO2替代品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一些食品添加剂的制备过程中常常使用H2O2进行漂白与脱色处理。研究表明:过氧化氢(H2O2
芒隶属于禾本科、芒属、多年生C4植物,对水分、光能和养分有较高的利用率,生物质产量高,抗逆性强,作为能源作物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RNA-Seq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转录组测序技术,已成为研究转录组复杂性的有力工具。我国人均耕地少,发展培育芒属能源植物必须开发盐碱地等边际土地,遵循不占用粮用土地的原则。因此,在分子水平上挖掘芒的优异耐盐相关基因是推动培育优异抗逆芒的新品种,推进芒遗传资源改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超过40个国家将其作为主食,主要是因为其能适应多种不同的环境;而抽穗期是与小麦适应性直接相关的重要性状,因此解析小麦穗发育机制以及发掘新的影响小麦抽穗及开花期的基因对提高产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次级群体BC5F3为材料,构建抽穗期与豫麦57(Y57)有显著差异的近等基因系,并对其进行穗发育动态观察及转录组测序分析。通过探讨近等基因系间三个叶龄期和两个穗
学位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分为二倍体和四倍体两大类群。四倍体栽培棉(陆地棉和海岛棉)在A、D染色体组异源杂合之后产生了明显的“纤维杂合优势”。但棉花多倍体化过程中纤维优势基因在A、D染色体组上异源等位基因的互作表达模式、甲基化表观修饰及“纤维杂合优势”产生的分子遗传基础知之甚少,需要更进一步系统深入开展多倍体棉花优异纤维性状形成的进化机制和“多倍体优势”的遗传基础。  在本研究中,我们汇总了截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