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年规划起源于计划经济体制,曾于20世纪中叶风靡全球,成为国家干预和调控发展的重要手段,后于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而被大多数国家抛弃。与大多数国家不同,中国和印度保留了五年规划并延续至今,成为推动经济起飞、国家转型和社会发展的有力工具。两个亚洲大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近乎同步的崛起让中印两国发展模式比较成为研究热点,但是作为国家发展重要工具的五年规划却未受到关注。本文认为,作为发展工具的五年规划在参与主体、主要议题、主要目的和实现形式四个方面具有公共政策的基本属性,是一种用于指导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政策。据此,本文从公共政策的理论视角出发,运用公共政策相关理论构建一个研究框架,利用案例比较的研究方法,对中印五年规划的政策环境、形成过程、政策演进及政策目标与执行情况进行系统地比较研究,力图通过比较研究总结中印五年规划的主要异同,并尝试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解析。通过对中印五年规划进行比较研究,本文认为,中印两国不同的政策环境,特别是政治制度是造成中印五年规划差异的重要因素。印度民主政治形成的开放的政策环境使得印度五年规划一方面形成了更为广泛参与的规划编制过程,另一方面也因缺乏稳定连续的政策持续性、高效有力的政策执行机制和密切顺畅的中央地方关系,使得规划目标执行效果不佳。而中国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安排,使得中国五年规划带有强烈的任务部署色彩,规划过程更多是政府主导、公众和社会参与有限,但却因高效的行政系统和紧密的中央地方关系而得到有力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