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迅速上升,世界范围内发病几率以及死亡几率最高的几种恶性肿瘤,肺癌占有一席之地,而在这其中NSCLC即非小细胞性肺癌是数量最多的肺癌类型,其发生率达到肺癌总发生率的八成以上。EGFR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可作为EGFR-TKIs也就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结合位点,EGFR-TKIs是以吉非替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已经成为肺腺癌的重要治疗方法。本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经筛查,选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8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均已明确存在EGFR突变,且突变类型为吉非替尼敏感型,入院后该组患者均接受吉非替尼作为一线或二线治疗,收集其治疗情况、生存资料。对入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的分析,探讨分子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过程中介入的时机,以及EGFR-TKI单药进行一线治疗和二线治疗的优劣。方法:收集2014.4-2015.2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及门诊96例肺腺癌患者的肿瘤标本,对其进行基因检测,按照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为阳性、对EGFR-TKI治疗敏感、TNM分期为ⅢB期或Ⅳ期、有符合RECIST疗效评价标准的可测量病灶、预计生存时间至少三个月、方便随访、在一线或二线治疗时使用了吉非替尼等要求,并排除:同一时间内非吉非替尼单药抗肿瘤的患者、合并其他身体部位肿瘤的患者、手术后愈合情况较差的患者、孕妇或尚处于哺乳期的患者、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筛选出38例入组病例,嘱在院或已出院患者定期复查胸部ct、腹部彩超、骨扫描及血清学检查,采取评价体系recist1.1—瘤疗效评价标准,来评价近期疗效,并采取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期。该组资料显示其中男15人,女23人;Ⅲb和Ⅳ期晚期分别为5人和33人;小于65岁患者13人,大于等于65岁患者25人;非吸烟或轻度吸烟患者28人,有吸烟史患者10人;18例患者使用易瑞沙等分子靶向治疗作为一线治疗,20例患者将其作为二线治疗。本研究的统计学分析采用的软件是“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19.0”,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由于样本总量小于40,故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其对一二线治疗的比较是否造成影响,对吉非替尼进行一二线治疗的效果进行评判,用pfs即无进展生存期以明确肿瘤实体的进展情况,并分别计算总体pfs以及dcr患者的pfs,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曲率,以上统计方法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组病例在性别(p=0.741)?吸烟史(p=0.468)?年龄(p=0.087)?疾病分期(p=0.653)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得出的p值说明患者这几项一般临床特征统计学差异不显著,不影响吉非替尼单药进行一线和二线治疗效果的比较?进入本实验组的38例患者中,无cr患者,pr有20例,sd有9例,pd存在9例,近期有效率为52.6%,疾病控制率为76.3%;其中18例使用egfr-tki(易瑞沙)进行一线治疗的患者中,无cr患者,pr有13例,sd有4例,pd存在1例,近期有效率为72.2%,疾病控制率为94.4%;28例患者使用分子靶向药物进行二线治疗,cr0例,pr7例,sd5例,pd8例,rr为35.0%,疾病控制率为60.0%。egfr-tki的一线治疗方案较二线的rr及cdr明显提高,比较二者,得出p值分别为0.028与0.021?18位患者接受吉非替尼一线治疗,其中dcr患者共17例;20位患者接受吉非替尼二线治疗,其中dcr患者共12例;共29位患者被评价为dcr。其总中位pfs分别为23周与20周(p=0.537);而29个dcr患者病例中接受吉非替尼一线治疗的患者与接受吉非替尼二线治疗的患者其中位pfs分别为23.0和24.0周,(p=0.021)结论:采用吉非替尼进行一线或二线治疗的两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一般临床病理特点比如性别、吸烟史、年龄、疾病分期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对有EGFR敏感型突变的患者,分子靶向药物的使用时机具有可比性;吉非替尼一线较二线治疗的近期疗效明显提高,说明吉非替尼一线应用于肺腺癌病人,临床获益率较高,虽然根据此生存资料得出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比已有资料略短,但RR与CDR仍能证明这一点,而患者的总生存期,因随访时间过短,暂无法比较。根据既往报道,结合化疗与分子靶向药物的毒性对比,分子靶向药物,副作用较轻,对EGFR-TKI敏感且不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应首先使用分子靶向药物;更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可使病例资料中的各个因素间关系更加清晰明朗,找到快速、准确、经济且能在床旁检测EGFR突变的新方法是必要的;手术、穿刺等取材方法获得的标本,预处理困难,也应找到更佳的检测对象加以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