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金融是一种被排斥在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制度之外而得不到现有经济金融政策和法律支持的具有的浓厚自由化、市场化色彩的体制外金融活动;相对于正规金融而言,亦被称为非正规金融。顾名思义,农村民间金融就是发生在农村地区的民间金融现象以及金融活动。我国农村地区很久以来就存在民间金融现象,经过长期的发展,民间金融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地区一种非常重要的金融形式和金融手段。民间金融在我国农村借贷市场上已经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是我国农村地区一种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民间金融在我国农村地区的规模非常庞大,其对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存在和发展既有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面,又有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面。从有利的一面来看,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对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农村居民及农村中小企业的生产资金需求,填补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不足,加速资金的流动及合理配置资源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面来看,一方面,干扰了国家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的执行和实施,不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农村民间金融隐含着非常大的金融风险,其存在和发展容易带来相关经济主体的经济纠纷,扰乱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另外,由于农村民间金融游离于国家的政策体制之外,缺乏应有的监管,其内部的各种制度和体制不完善,可能会给农民和中小企业及相关的借贷主体带来损失。因此,政府必须针对农村民间金融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引导其向着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发展,规避其不利的一面。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正规金融的发展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满足各种经济主体尤其是农村地区居民及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据相关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在吉林省的大部分农村地区,民间金融已经成为农民和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正如上文指出,农村民间金融存在有利和不利的方面,我们在看到吉林省农村民间金融为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及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村民间金融对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潜在的不利的一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运用西方经济学供求关系原理、边际分析方法等基本理论深入分析吉林省农村民间金融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以及运用西方经济学的IS-LM模型分析其对吉林省利率、物价及产出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研究,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吉林省农村民间金融向着健康的一面发展,规避其不利于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面。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为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归纳,并对民间金融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是吉林省农村民间金融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第三章对吉林省农村民间金融的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是吉林省农村民间金融存在的影响;第五章针对吉林省农村民间金融的运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通过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组织的协调发展,维护吉林省农村金融体制的稳定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