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散烧煤比重过高,是造成严重大气污染频发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北方部分地区冬季大量消费散煤取暖,更容易产生持续的重度雾霾现象,为了应对空气污染,全国各地特别是北方地区相继开始实施“煤改气、电”政策,各地区“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尽管“禁煤区”范围从京津冀地区逐步扩大到山东、山西等一些外围禁煤区,但多地仍然继续燃烧散煤取暖。“煤改气、电”政策的实施能否推进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煤改气、电”政策的实施对空气质量、能源环境以及绿色发展影响效果究竟如何,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煤改气、电”政策的实施情况不一,实施效果也各有不同,“煤改气、电”政策提出以来,各种评价其优缺点和实施效果的相关新闻报道很多,“煤改气、电”政策效果的评估对于进一步推动政策落实和治理散煤燃烧,推进能源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煤改气、电”政策实施效果的传导机制,即政策实施对空气质量、能源消耗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一是,政策实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煤改气、电”政策实施的起因是冬季多地区出现重度雾霾现象,空气质量恶化,大面积能见度过低,不仅对人们的出行产生影响,而且对人们的健康也产生很大的危害,而冬季多地尤其北方部分地区冬季大量消费散煤取暖也是造成重度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二是,政策实施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我国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改变,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源消耗量还将继续增加,天然气和电是属于清洁能源,将燃煤取暖改为天然气取暖或电取暖可以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而且也能节省煤炭的消耗;三是,政策实施对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煤改气、电”政策主要目标是以天然气或电来代替燃煤取暖,而这不可避免的会对生活用气量和用电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居民能源消费行为。其次,运用主流的政策效果评估方法DID(双重差分)模型对“煤改气、电”政策效果进行评估,选取京津冀、山东、山西省总共41个城市从2003-2015年的面板数据。以新闻报道次数来衡量“煤改气、电”政策强度,运用DID模型和PSM-DID模型分析实施“煤改气、电”政策地区和未实施政策地区前后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以及能源消耗变化情况和对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以此评估“煤改气、电”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煤改气、电”政策对减少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结果并不显著,而对减少工业烟(粉)尘的排放量的结果显著,说明政策的实施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业烟(粉)尘的排放量;而“煤改气、电”政策对于能源消耗的影响并不显著,可能由于在“煤改气、电”政策实施过程中虽然减少了煤炭的消耗,但是对天然气和电的消耗却是大幅增加;政策实施对于实施地区的居民人工煤气、天然气用气人口数有显著影响,而政策实施对人工煤气、天然气家庭供气总量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影响不显著,说明在“煤改气、电”政策实施过程中改用气取暖的人数增加,对用电量影响不显著说明在“煤改气、电”实施过程中天然气取暖比电取暖应用要更普遍。最后,基于“煤改气、电”政策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煤改气、电”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应当以补贴政策为抓手,突破政策实施困境,充分发挥政策初衷优势,促进“煤改气、电”政策的稳步健康发展。因此提出促进政策更顺利实施的绿色发展建议主要有:“煤改气、电”政策应该在政府的推行和引导下稳步进行,有计划地审批、核准和落实,应该制定相应的阶梯价格政策,以解决“气荒”问题;对于冬季供暖迟到问题,应该摒弃“一刀切”的“煤改”政策,保证供暖为主;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对于地方政府常面临刚性压力问题,要坚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落实政策。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第一,本文不仅运用DID模型来评估“煤改气、电”政策效果,而且还加入了 PSM-DID模型对政策的DID结果进行分析,克服了现有文献对于DID模型因变动趋势而存在的系统性差异;第二,文中将研究样本控制在几个“煤改”大省的地级市层面,总样本数据涵盖41个省地级市10个变量的大样本数据,比通常文献中以省份为单位样本的数据更详尽,这使得本文可以在更细致的范围内讨论“煤改气、电”的政策效果;第三,文中引入新闻报道次数作为本文重要数据指标进行政策评估,以此作为重要的政策效果评估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