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江流域经广西、广东两省,但大部分在广西省境内,沟通了两地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沿岸的许多市镇,如梧州、桂林、柳州、南宁、百色等地随着沿江贸易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以西江为运输线,以这些中心市镇为节点,以整个流域为覆盖面的市场网络。近代以来,在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下,西江流域的商品经济走向了一个鼎盛时期。市场网络的形成基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近代西江流域的市场网络得到了发育和成长。西江流域市场网络的形成,与其自然地理环境、水陆交通状况有密切的关系,西江纵横交错的水域为市场网络的联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江流域被迫开放,客观上促进了该流域商品经济的发展;新桂系时期,以李宗仁、白崇禧和黄旭初为首的政府当局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另外,比较著名的粤商入桂,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贸易机会和技术。在此基础上,西江流域中心市镇的商品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这部分运用了商品流通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对西江流域市场网络的结构进行了论述,将近代西江流域市场网络分为三个经济带——东部经济带、中部经济带和西部经济带,其中,地处上游的百色,中游的桂林、柳州、南宁,以及下游的梧州构成了整个市场网络的中心城市,形成了一个多核的流域经济结构。另外,还有遍布流域内各个地方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圩市,构成了网络里的基层市场,这些圩市是邻近各村镇的经济中心,主要作用是满足周边农民的日常需求。本文的重点在于对近代西江流域市场网络运行的研究,这部分运用了增长极的集散效应理论,作为增长极的中心城市对周边低级市场有经济辐射效应,反之,低级市场对中心市场也有物流、信息流、人流以及资金流的集聚效应。在这种运行模式下,整个市场网络达到互通有无、协调发展的状态。最后,文章对近代西江流域市场网络的特点和意义进行了总结概括,分析了该市场网络的缺陷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