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QF-PCR和MLPA技术在胎儿染色体疾病快速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lusa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F-PCR)技术和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在染色体异常快速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受检孕妇22例,其羊水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已确诊,其中12例染色体结果异常,包括21三体、18三体、13三体、47,XXY、45,X各2例,47,XXX1例,嵌合体45,X[16]/46,XY[84]1例;10例染色体结果正常,包括怀有正常男性和女性胎儿的孕妇各5例。取其羊水,针对21、18、13、X、Y染色体,同时进行FISH、MLPA和QF-PCR技术检测,并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比较。   结果:   与核型分析结果相比:除嵌合体样本外FISH、MLPA和QF-PCR技术检测的结果符合率为100%。嵌合体样本FISH技术检测结果为45,X[23]/46,XY[77]; MLPA技术检测结果与正常样本结果相比P值>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QF-PCR技术检测结果荧光峰图显示AMXY位点X、Y峰面积比为1.66,其余3个STR位点为单峰。   结论:   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相比,这三种技术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的优点,均可以应用于常见染色体13、18、21、X和Y非整倍体的快速产前诊断。
其他文献
近年来,包含有树枝状结构的大分子聚合物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但是由于其合成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分离提纯的难度较大,使得其在功能性聚合物的应用领域受到了一定
功能协同效应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功能集合到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功能加强。它可以完成单一功能无法完成的复杂动作或过程。本文希望借助刺激响应性功能材料构筑功能协同智能体
青蒿素(Artemisinin)是从我国药用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又名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含有过氧桥键的新型倍半萜内酯化合物,是治疗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类疟疾的特效药物,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推荐的的治疗恶性疟疾的首选药物。每年有数千万剂的临床需求,但是天然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低(0.01%~0.6%,DW),大大限制了
  立体传质塔板(Combined Trapezoid Spray Tray,简称CTST),因其结构上的特殊性和性能上的优越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制药、石油、化工等行业中。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