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扬子鳄性别维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u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椎动物表现出非常多样化的性别决定机制,其中,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机制(Temperature-dependent sex determination,TSD)是在爬行类和鱼类中都广泛存在,也是目前最广为研究的一类环境性别决定机制(Environmental sex determination,ESD)。最初人们认为性别命运是胚胎时期双向发育潜能的性腺在经过下游分子的级联作用后被引导至性别特异性通路,将性腺导向最终的性别命运。后来有研究表明,性别命运不只是依靠胚胎时期雌性/雄性性别间相互拮抗的信号通路的竞争所确定的,还需要在成年期积极维持以对抗相反的性别。这提示了性别的可塑性,性别不再被认为是胚胎性别决定时期的静态状态,而是一个在生命进程中受遗传或环境因素影响的动态过程。在自然界中,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都存在性别逆转现象。扬子鳄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淡水短吻鳄,与目前世界上尚存的其他22种鳄类一样都不存在性染色体,其性别完全由胚胎发育过程中温度敏感期(Temperature sensitive period,TSP)的孵化温度决定。并且,扬子鳄的性别一旦确定就不会再发生逆转。TSD是如何作为鳄类唯一的性别决定机制在长久的进化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呢?在之前的研究中,本课题组已经解析了扬子鳄胚胎时期性别决定与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在两个季节采集成年扬子鳄的卵巢/睾丸组织,结合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测序技术、转录组测序技术和小RNA测序技术,从基因的表达潜力、基因表达和转录后调控这三个层次,揭示成年扬子鳄的性别维持与性腺功能发育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转录组层面,我们对成年扬子鳄性腺间的性别偏倚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在夏季性腺间,共发现5,84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753个为雌性偏倚基因,3,092个为雄性偏倚基因。其中,涉及卵母细胞减数分裂通路和类固醇生物合成通路的基因在雌雄性腺间出现大规模的性别偏倚表达。我们认为这两条通路分别在成年扬子鳄雌性/雄性性别维持与性腺发育中发挥作用。除此之外,我们还构建了一条保守的相互拮抗的性别维持通路。(2)在甲基化组层面,全局的DNA甲基化模式在成年扬子鳄卵巢与睾丸中完全不同,在睾丸中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远高于在卵巢中。差异甲基化区域(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DMR)分析也显示,在可注释的DMR和DMR相关基因中,在睾丸中超甲基化的DMR和超甲基化的基因占90%以上,且大部分DMR都发生于基因的基因体区域。(3)对甲基化组和转录组进行联合分析,我们发现,含DMR的基因更容易出现表达水平上的差异。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基因的表达水平起负调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成年扬子鳄睾丸中,雄性偏倚基因的基因体的甲基化水平与基因的表达水平间的关系与众不同:基因体的超甲基化加强基因的表达水平。(4)在小RNA组层面,从成年扬子鳄性腺中,我们总共鉴定出813个miRNA成熟体,其中130个为保守miRNA,683个为扬子鳄特有的miRNA;扬子鳄性腺间的总差异miRNA为134个,其中保守miRNA为95个。我们对保守的差异miRNA进行家族分析与靶基因预测,发现雌性偏倚表达miRNA主要分布在mir-10、mir-8和mir-23家族;雄性偏倚表达miRNA主要分布在mir-17、mir-19、mir-34等家族。并且,一个miRNA家族的成员往往靶向作用于同一个或多个基因。本研究解析了在成年扬子鳄性腺中性别维持与性腺功能发育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为全面理解扬子鳄性别决定与维持机制补上重要的一环,为将来扬子鳄的科学研究,以及深入理解脊椎动物性别决定机制的演化奠定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之一,同时也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光合作用、激素的合成、线粒体呼吸以及氮同化等生命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土壤中大部分的铁以矿物态或难溶性化合物形式存在,植物难以有效利用。双子叶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通过机理I吸收土壤中的铁,它包含质子外排,Fe3+的还原和Fe2+的运输三个步骤。对拟南芥而言,Fe3+的还原最为重要,也被认为是整个铁吸收过程的限
病毒是海洋环境最丰富的一种生命形式,海洋病毒能够感染海洋中所有的生物。病毒在浸染宿主后,可以通过影响宿主的生命活动以及代谢过程,直接对海洋环境中的生物化学循环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对海洋病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浅海海域的DNA病毒。但是,对于深海环境中的病毒,尤其是深海RNA病毒还知之甚少。因此,本论文对深海沉积物样品中的RNA病毒进行大量分析,这有助于深入了解深海环境中的RNA病毒。为了探索深海环境中
生物体通过复杂的应激反应机制来应对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目前相关研究多关注蛋白编码基因的功能,而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RNA,lncRNA)的应激调控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以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为对象,从长链非编码基因的角度研究黑腹果蝇胁迫应激反应,利用非生物胁迫处理的黑腹果蝇RNA-seq测序数据,分析了胁迫诱导的差异表达lncRNA基
泛素化修饰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能参与多个生理过程的翻译后修饰。嗜肺军团菌效应蛋白SidE家族所介导的非经典泛素化修饰能产生ADPR-Ub、PR-Ub,并能通过磷酸核糖基将Ub共价连接到Rab33b等底物上,该泛素化修饰不依赖于“E1-E2-E3”和ATP。累积的ADPR-Ub、PR-Ub打破宿主泛素化系统的平衡,Rab33b等底物被修饰后干扰了膜泡转运,SidE家族严重干扰了宿主细胞正常生命活
了解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评估脆弱生态系统土壤质量和功能提供参数。通过测定青海省东部24个样点0—30 cm土壤基本理化性质(pH、容重BD、孔隙度Ps、黏粒含量Cy、土壤含水量SWC、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速效氮AN和速效磷AP),并提取各样点环境因子数据(年均温MAT、年均降雨量MAP、年均蒸发量Ea、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海拔ALT、坡度
在异质性生境中,种内功能性状变异有助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进而可影响种群更新、群落构建和生态系统过程。本研究以千岛湖片段化森林生境中的常见种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和短尾越橘(Vaccinium carlesii)为对象,测定了两种植物共400株幼苗和400株成树个体水平上的叶功能性状(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绿素浓度、叶干物质含量、叶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叶碳氮比)和相关生境因
着丝粒是细胞分裂必需的元件之一。特异性定位于着丝粒核心区域的CENP-A/Cnp1核小体是动粒组装的基础,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分离起着关键作用。本课题利用裂殖酵母中特定遗传筛选系统寻找作用于CENP-A/Cnp1核小体组装和定位的基因,揭示了新的定量调控着丝粒内CENP-A/Cnp1核小体定位的机制。前期研究中证明MBF转录因子复合物可以通过转录水平调节CENP-A/Cnp1核小体的定位水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其合成和降解受到严格且精确的调控。泛素-蛋白酶体系统(the 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介导真核细胞内80%以上蛋白的降解。26S蛋白酶体对维持正常的生理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有关蛋白酶体调控机制的研究仍非常有限。我们发现,蛋白酶体亚基Rpt2的N-肉豆蔻酰化可以介导蛋白酶体的膜定位。本课题聚焦于膜定位蛋白酶体在高等生物体内的功能研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上世纪以来,结合新兴的群体遗传学与基因组学,达尔文进化论的相关研究走进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基因组中有哪些基因位点受到了自然选择,以此来追溯和剖析物种起源进化的历史和复杂的环境适应性机制。探查基因组自然选择位点的传统方法,特别以遗传分化指数Fst为代表,均要求对群体有明确的亚群分类。但目前测序成本与表型收集成本之间还存在很大差异,导
通过对古代及现代文献的总结,概述了复发性流产的发病因素,包括宿主原因引起的遗传学因素、生殖道解剖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血栓前状态、心理因素、男性精液异常以及环境中存在的感染因素、化学危害、其他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应及早找出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中医认为滑胎以虚证为本,责之脾肾,同时以血瘀、情志失调为标;针灸治疗的思路上融合中医内科和针灸的理论精髓,强调以标本兼治为治疗大法,以补肾健脾、调理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