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儒家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诚”就是先秦儒家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它所蕴含的宝贵精神资源和丰富价值理念直到今天仍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是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中,受一些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农民传统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改变,其道德人格逐渐出现物化人格的显现、功利人格的抬头、诚信人格的丧失及社会责任感的缺失等诸多问题,导致农民道德发展面临严重的困境。而以德性为本的先秦儒家之“诚”的思想对于解决当前我国农民道德人格中存在的问题、指引农民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文章主要沿着“什么是诚”——“如何达到诚”——“诚所追求的目标”这一逻辑思路来研究先秦儒家之“诚”的思想。“什么是诚”回答了“诚”的内涵,它是一个人存在的根本:“诚”在人伦道德领域本质上是一种内在的德性,主要表现为自然真实的情感、自觉的理性和专一不二的道德信念。以知情意为统一的内在德性贯穿于个体为善的整个过程中,从情感、认知、意志三个角度体现了先秦儒家之“诚”丰富的道德内涵。“如何达到诚”回答了“通向诚的途径”,这是一个人存在方式的展开:个体可以通过明善、尽心、守礼的方式来达到“诚”。“明善”要求个体以善为指引,在生活中自觉地为善诚身;“尽心”要求个体通过向内的自我反思来获得“诚”;“守礼”强调个体在自觉遵守外在社会道德规范的过程中达到“诚”。“诚所追求的目标”体现着一个人存在的意义,“诚”为人的发展指明方向:在至诚的境界中,“诚”能够使个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处理天人、群己、义利、理欲的关系,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最终成就理想的道德人格。因此,本论文通过探讨先秦儒家之“诚”的思想,挖掘其合理内核,赋予其时代内容,以期解决中国农民道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塑造农民健全高尚的道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