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中磺胺类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代谢途径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供水水源,因天然背景偏高、农田径流等原因,以及各类污染物在地下水中大量富集,致使地下水水质难以达标,限制了地下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本研究基于调研北京市东南发展区地下水受新型污染物抗生素的污染情况,选定磺胺二甲嘧啶(SMZ)为首要管控物质,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从地下水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SMZ降解菌,通过正交实验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菌株降解性能进行优化,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分析菌株可能的代谢中间产物,并推测其代谢途径,同时参考KEGG数据库分析其代谢机理。研究结果如下:
  1.对研究区域地下水中的4类19种抗生素检出水平分析发现,磺胺类药物(SAs)中的SMZ检出浓度最高,可达11112.07ng/L。根据环境生态风险评估,RQSMZ>1属于高风险管控物质,优先管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研究区域地下水微生物群落组成,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为优势菌属,在丰水期、枯水期以及SMZ降解菌群中的相对丰度均大于1%。
  2.利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从地下水中分离得到3株均以SMZ为唯一碳源合成生物量的菌株WQ-D1、WQ-D2、WQ-D3,通过分析单菌株降解SMZ的效果,筛选出WQ-D2为高效降解菌。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WQ-D2为Acinetobactercalcoaceticus(醋酸钙不动杆菌),该菌株在降解SMZ的研究中未见报道。
  3.由正交实验结果可知,4因素影响菌株WQ-D2降解SMZ的主次效应为温度(℃)>pH值>SMZ浓度(mg/L)>接种量(%)。菌株WQ-D2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25℃、pH为6.0、SMZ初始浓度为5.00mg/L、接种量为1%,菌株7d内对SMZ的降解率可达96.04±0.1%。
  4.采用LC/MS分析菌株WQ-D2降解SMZ的中间产物,全扫描模式下共检测到6种可能的代谢中间产物,分析出3条代谢途径,途径Ⅰ:SMZ分子在酶促反应中先脱去磺酸根基团,再环间耦合形成N1-(4,6-二甲基嘧啶-2-基)苯-1,4-二胺,之后脱去铵根基团,最终耦合为2-苯基-1,6-二氢嘧啶;途径Ⅱ:SMZ在漆酶作用下N4先断裂形成N-(4,6-二甲基嘧啶-2-基)苯磺酰胺,进一步N-S键断裂形成磺酰苯和4,6-二甲基嘧啶;途径Ⅲ:SMZ先结合自由基·OH形成N-(3,5-二甲基苯基)-4-(羟氨基)苯-1-磺酰胺,再脱去苯胺环,继续结合自由基形成N-(4,6-二甲基嘧啶-2-基)氨基磺酸,最后N-S键断裂,脱去磺酸根基团形成4,6-二甲基嘧啶。SMZ在菌株WQ-D2酶促作用下,氮、硫元素分别进入L-Glutamic循环与L-Cysteine循环,最后通过谷氨酸,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完成生物降解。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系统发育标记,ITS2是GenBank数据库中数量最多的片段之一,众多的开放数据为研究该片段的功能、结构以及进化方式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近来的研究也使得ITS2的二级结构和功能越来越清晰,为进一步探究ITS2中碱基的进化方式奠定了基础。ITS2在生物体内以二级结构的形式发挥功能,尽管其碱基组成处于持续的进化过程中,但其二级结构仍能得以维持,这主要归功于配对碱基之间的补偿性碱基替换
学位
学位
学位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全世界大部分的人都以水稻为主食,因此,水稻的产量直接对世界性的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稻产量的95%归功于叶片的光合作用,所以叶片的发育情况将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而叶片发育情况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叶色。不仅如此,水稻的产量和株型会受到株高这一重要农艺性状的直接影响。水稻抽穗期也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受感光性、感温性和
学位
以苏打盐碱为主的土壤盐碱化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是制约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盐碱土壤在Na+引发离子毒害与渗透胁迫基础上,增加了由HCO_3-和CO_32-导致的高p H伤害,能使土壤中的金属离子沉淀,影响植物对离子的有效吸收利用。同时,高p H胁迫能抑制植物根的正常生长。因此,挖掘作物耐苏打盐碱功能显著基因,解析其分子机制,对作物如何响应及调控苏打盐碱胁迫的分子机制的解析具有重要的
学位
具壳缝类硅藻包括双売缝目(Biraphidinales)、单売缝目(Monoraphidales)、拟売缝目(Raphidionales)、管売缝目(Aulonoraphidinales)硅藻,在淡水硅藻中占有很大比例。硅藻常常通过形态特征来划定分类界限,随着研究技术的进步与革新,形态学鉴定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成为硅藻研究的必要手段,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丰富硅藻的生物多样性,也可以为基于单系统
学位
浮游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产者,其群落组成格局与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理及化学变化关系密切,因此常被用于指示沿岸潮间带、河流、湿地及湖库水体环境特征及群落演替模型预测。本研究分别于2019年的春、夏、秋三季和2020年的秋季对大庆龙凤湿地24个采样点进行浮游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并对各采样点水体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将大庆龙凤湿地的24个采样点划分为五个区域,包括入水口区域、上游湖泊湿地区域、湿地保护
学位
盐旱等逆境组成的复合胁迫严重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但植物对复合胁迫的应答机制知之甚少。AtSIS编码固有无序蛋白,响应多种单一逆境胁迫,主要定位于保卫细胞中。本论文对拟南芥野生型、AtSIS过表达体与AtSIS缺失突变体进行苗期NaCl、甘露醇及其双重胁迫,观测胁迫表型、生长指标与生理指标,分析AtSIS在拟南芥对盐旱及其双重胁迫生理响应中的作用;进行盐旱及其双重胁迫、CaCl_2、ABA和H_2
学位
应激性免疫抑制是家禽生产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常常导致疫苗免疫效果不良或免疫失败等问题,对雏鸡危害尤为明显。miRNA在免疫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活性,参与免疫功能调控。然而,循环miRNA在家禽应激性免疫抑制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仍不明晰。本研究以鸡为模式生物,在正常机体和地塞米松(Dex)诱导的应激性免疫抑制条件下分别进行禽流感病毒(AIV)疫苗免疫雏鸡,在免疫
学位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多年生豆科牧草,枝繁叶茂,产量高,适口性好,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在我国,紫花苜蓿被广泛种植,特别是在北方地区,低温是限制其生长、生存和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冬季异常的气温变化和随后的冷春事件也造成了大规模的经济损失。然而,紫花苜蓿对低温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因此,了解紫花苜蓿低温胁迫过程的基因调控机制对提高紫花苜蓿的耐寒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