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当代文坛在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领域卓有成就的作家和理论家,曹文轩最先在国内儿童文学界以“少年小说”为基础讨论“成长小说”写作的相关理论问题,并推出一系列实践作品,这些作品以其风格的独特引起了文坛的关注。小说在主题的确立和表达上呈现出成人化倾向,在叙事层面上表现为对古典主义诗性追求的自觉继承和发扬,这一风格特点,既造就了曹文轩小说“指引少年成长、邀请成人回味”[1]的优长,但同时也造成了成人化不够、儿童化亦欠缺的明显缺陷。
曹文轩的小说多以年龄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为主人公,通过少年的身心成长表现对自我意识的找寻和对自我同一性的确认。在文化意蕴的表现层面上,偏重于对少年精神家园的追寻,偏重于对人类生存空间的形上性思考。据此笔者将其定位为“成长小说”。这一定位,避免了研究者单纯由读者对象出发对其作品归属儿童小说还是成人小说的争议,有助于打破因传统研究观念而造成的壁垒,进而可以在一个相对开阔的理论空间对曹文轩的小说创作进行更加精准的把握。
作为“成长小说”,曹文轩的作品截取了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段来书写少年的成长体验,并力图通过少年的成长经历展示他们的心灵历程。不过,不同于通常带有亲历色彩的成长小说,曹文轩对于这种成长体验的书写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在自觉担当引导少年儿童成长使命的创作理念下,他是以成人的观照视野书写少年的成长体验,因而小说在主题确立和表达上具有明显的成人化倾向。小说通过少年的成长经历展示的既是少年成长的心灵历程,更是成年人人生中永恒的体验和感受:爱、苦难、梦想、尊严、孤独、欲望。他以优雅的诗性笔触让这些生命中的主题化为一个个“感动今世”的故事,让少年在体味成长的艰辛中获得精神的升华,指引少年的成长。同时,在叙述角度上,曹文轩的小说带有明显的“回忆-追问-反思”色彩,这其实是作家在以成人的理性思辨回眸过去的岁月,挖掘成长的内涵,传达自我对人生、人性的感悟。它让我们在回味过去的感受中,体味岁月的温馨,“在回忆并同时想象的时光中恢复生命的本来含义”。[2]
其次,曹文轩的小说立足于儿童视角这一形式,使小说的审美空间成为一种提纯后的生活空间,它是儿童眼中的如诗生活,也是成人记忆中的如歌岁月。同时曹文轩继承了起始于废名,大成于沈从文,后继于汪曾祺的诗化叙事手法,在小说创作中有意识地运用冲淡的叙事、诗性的语言营造出一个个纯美的世界,呈现出“诗化小说”的特性,这是作家古典主义美学追求的外在体现。
总之,曹文轩的创作使“成长小说”这一文学类型得到很大的发展,拓宽了儿童文学的表现空间;同时诗性的创作方法,进一步拓展了儿童文学的审美空间。
不过,曹文轩自觉的使命担当意识,使其创作往往带有主题先行的痕迹。他特别注意表现的多是成年人或者说是作家本人所关注的东西,比如苦难、尊严、梦想、孤独、真情等等。这些确实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逾越,但对其过多书写,常常使作品显得严肃、沉重、脱离了少年儿童真实的生活,缺乏一种易于为他们接受的人情、人性的亲和力。另外小说的情节恬淡舒缓,人物语言过于成人化都或多或少地造成小说与儿童读者之间的疏离。“感动”孩子的目的因其成人化的书写显得力不从心。而小说主题选择的表象化,使“打动”成年人的思想因其不能到达心灵的幽深之处而显得不够深邃。同时,创作的模式化也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