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十多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同时又是资源瓶颈与环境约束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耕地占补平衡仍然是保障战略期内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途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对土地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作为土地管理体制中的一项基本制度,也应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围绕当前开展的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开展耕地占补平衡全过程的市场机制研究,对新形势下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有效节约集约用地与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回顾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形成历程,分析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产生背景及实施成效,阐明现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框架及其实践,提出现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不足。基于系统分析法建立耕地占补平衡市场机制的基本框架和具体内容:即通过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结合,构建耕地占补平衡全过程的市场机制。在现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生产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指标生产市场机制的运行过程、融资模式及监管机制。在现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标交易的供需主体、定价及各主体间的收益分配,最后提出完善指标交易管理的建议。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简述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综述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阐述本文的研究目标及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二章:追溯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产生的背景,在回顾制度形成与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对其开展实施成效分析;在分析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目标、原则与依据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法剖析现行耕地占补平衡系统的主客体、内部结构及其功能、运行的外部环境等基本制度框架;以芜湖市为例梳理当前地方开展的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实践经验,分析其实施过程及其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揭示现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生产和指标交易过程中的不足,集中体现为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生产的政府运作型模式及指标交易的行政配置方式,从而带来了制度运行成本大、指标供需区域不匹配及指标使用效益低等问题。第三章:从构建基于市场机制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两方面出发,构思基于市场机制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基本框架;针对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生产和指标交易两个阶段的缺陷分析,提出基于市场机制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具体内容,即构建耕地占补平衡全过程的市场机制,具体可以分为构建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生产的市场机制与指标交易的市场机制。第四章:在现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生产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市场运作机制,首先设计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生产市场机制的具体运行过程,主要包括立项决策、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考核验收四阶段;继而确定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生产市场机制的融资方式,即积极吸收社会资金,培育多样化的投资主体,通过构建PPP模式打破政府单一投资的传统模式,从而实现市场化运作融资;最后设计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生产的监管机制,建立包含政府、农民、村集体及社会公众全面参与的监管体系,对指标生产过程中的资金使用及新增耕地质量实施监管,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生产过程的平稳进行。第五章:在现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市场交易机制,首先从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的供需主体分析出发,探讨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发生的条件;继而在分析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价格构成的基础上,确定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交易价格;根据贡献分配理论,研究农民和村集体、地方政府、投资企业之间的收益分配方案;最后提出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管理的建议:包括搭建指标交易的有形市场、培育指标交易的中介机构及建立公众参与的指标交易监督机制。第六章:根据上文的分析结果,得出研究结论与不足并提出对研究的改进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