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正畸治疗的速度,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各界学者的重视。如何提高矫正的效率,缩短治疗时间,使牙齿能够更快并且安全地在颌骨中移动,是正畸在科研和临床实践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保证牙体牙周组织的生理改建,正畸牙齿移动速度只能维持在较慢的水平上,采用传统的矫治技术,牙移动的速度最多为l mm/月,使得正畸临床治疗疗程过长。多年来,如何在对牙周膜、牙槽骨、牙根以及牙髓无不可逆性损伤的条件下达到较快的牙移动速度,缩短正畸疗程,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和潜心钻研的课题。如果能够实现快速、安全、高效地移动牙齿,将有助于正畸治疗的普及,于医患双方均有极大的益处。近年来,国外陆续有研究者根据骨折后机体产生局部加速修复现象(Regional AcceleratoryPhenomenon,简称RAP)这一原理,提出了将骨皮质切开术应用于口腔正畸的方法。但是,国内外关于运用骨皮质切开术加速正畸牙移动所进行的相关研究大都局限于动物实验和组织病理学等基础研究,所采用的手术方法也不尽相同,虽然能够明确其加速正畸牙移动的作用,但对何种术式最行之有效未进行系统的比较,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所以至今这种方法并未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因此,本实验希望通过建立骨皮质切开术动物模型,给骨皮质切开术方法提供基础实验证明,以进一步推广骨皮质切开术方法的临床应用。在此次实验中,我们引入两个细胞因子进行研究:白介素-6(interleukin-6,简称IL-6)和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简称BMP-2)。IL-6是由活化的T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产生的细胞因子,在破骨细胞上有其受体能促进破骨细胞的形成与募集,在骨吸收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MP-2诱导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向骨、软骨细胞分化,它的作用是其它细胞因子所无法比拟的,在硬组织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两种细胞因子对于骨形成和骨吸收具有代表性作用,可根据二者的变化可以推测牙槽骨改建的情况,从而观察骨皮质切开术对牙槽骨改建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Wistar大鼠,将动物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A20只。对照组B20只。每大组再分5小组,每小组4只大鼠。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牙槽骨施行骨皮质切开术,一周后实验组左侧和对照组右侧同时进行上颌第一磨牙正畸加力。按加力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7d,14d,21d,28d及42d五亚组,每组4只。根据加力时间的不同处死大鼠、取材,测量牙齿移动的距离,比较各组牙齿移动距离的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每亚组大鼠牙周组织中IL-6和BMP-2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ADc+TM组的IL-6和BMP-2表达增强现象均较其它组出现得早,且峰值亦较其它组高。术后第7、14天时,各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本实验利用大鼠建立了骨皮质切开术的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简便易行,可重复性强,可用于各种牙齿移动、骨皮质外科的动物实验研究。2.本实验表明经过骨皮质切开术辅助大鼠正畸牙移动,能加快大鼠第一磨牙的移动速度,能促进牙周组织细胞产生及分泌IL-6及BMP-2,促进牙周组织细胞的分化、增殖及血管新生过程;在促进骨吸收的同时,也促进了骨的生成,加速了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的血管改建及骨改建过程。本实验对骨皮质切开术促进正畸牙齿移动中牙周组织血管改建及骨改建过程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依据,证明骨皮质切开术可以诱发局部加速修复现象(RAP),从而加快牙齿移动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