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觉词汇加工是人们实现沟通和交流的基础。虽然母语听觉词汇加工能力的获得对正常人来说几乎是一个完全自然的过程,但是成年以后学习第二语言的语音却非常困难。有关成人语音学习的脑机制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言语获得过程中认知神经机制的变化过程,还为探讨语言经验引起的大脑功能可塑性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语音训练会引起听觉加工的神经机制的可塑性变化,但是这类研究大多关心感觉学习范式下语音或者音调辨别的任务。因而,语言学习究竟会如何影响到大脑的活动,目前仍然是尚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通过人工语言学习的研究范式,以期揭示语言经验对听觉词汇加工神经机制的影响。24名母语为汉语,第二语言为英语的大学生参加了本研究,所有被试在实验之前都没有任何韩语经验。
两周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被试的行为成绩表现出持续地提高。在两周学习结束后,命名任务能够达到89.3%的正确率,说明被试已经能够掌握人工语言,虽然熟练程度和母语、英语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被动听任务的fMRI测查在人工语言学习前、后分别进行,其主要结果和意义如下:1.语言学习前,不熟悉语音的听觉加工局限在双侧颞上回、颞中回,而且在颞上回的激活表现为右侧化优势,这样的结果不同于已有研究中母语的加工。由于人工语言的声音刺激同样是言语声音,和母语相比只存在语言属性上的差异,因此,本研究结果支持了听觉感知神经机制会受到语言经验影响的观点(e.g.,Gandoureta1.,2000)。
2.语言学习后,学习材料引起的大脑激活变化包括颞叶和右侧额中回的激活减少;左侧额下-脑岛区和双侧额中回,扣带回,左侧枕-项区域,以及皮下区域的激活增多。同时,颞叶的激活表现出明显的左侧化。这些激活变化反映了:学习后听觉词汇加工受到自上而下的调控,听觉词汇和视觉、语义之间联系的建立,以及语音加工中一般认知技能的获得。
3.学习材料和控制材料的联合分析显示,两种材料经过学习都表现出额叶-皮下区域的激活增加,说明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一般性语音加工技能迁移到控制材料的加工过程中。
4.直接比较学习材料和控制材料的激活差异,发现左侧顶-枕区域的激活增加和双侧颞叶的激活减少只在学习材料中出现;在学习材料和控制材料共同激活的额叶—皮下区域,也只有学习材料表现出更加显著的左侧化优势。这些特异性变化反映了由学习直接引起的听觉熟悉性的提高,以及音、形、义之间的联接建立。
综合上述结果,本论文发现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经验对听觉加工神经机制具有自上而下的调控作用。同时,语言学习不仅引起材料特异性的听觉加工神经机制的改变,还引起一般性语音加工神经机制的改变。对于语言学习引起的这两种变化的本质需要进一步研究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