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COI和Cyt b基因序列研究蝗总科昆虫的系统进化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qia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蝗总科昆虫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种类众多而且由于其包括许多重要的经济害虫。尽管许多学者已经从不同观点和分类水平对其系统发育进行了探讨,但蝗总科内的系统发育关系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例如,蝗总科的科级分类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我国分类学家通常把中国蝗总科分为8个科:癞蝗科、瘤锥蝗科、锥头蝗科、斑腿蝗科、剑角蝗科、斑翅蝗科、网翅蝗科和槌角蝗科。但此分类系统与国外所用的分类系统差别较大,争论的焦点在于斑腿蝗科、剑角蝗科、斑翅蝗科、网翅蝗科和槌角蝗科5个科的分类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因此我们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这5科的系统发育关系,为完善蝗总科分类系统提供一些必要的证据。 1.我们首先利用C01.基因序列片段,使用最大简约法(MP)、贝叶斯法研究了斑腿蝗科、剑角蝗科、斑翅蝗科、网翅蝗科和槌角蝗科5个科42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得到如下结果:(1)由所有网翅蝗亚科的物种与剑角蝗科绿洲蝗亚科和槌角蝗科的物种组成一个单系群;斑翅蝗科的物种组成一个单系群;网翅蝗科的竹蝗亚科的黄脊雷蓖蝗和青脊竹蝗聚在一起形成单系群;斑腿蝗科的长翅十字蝗(切翅蝗亚科)和大斑外斑腿蝗(斑腿蝗亚科)亲缘关系较近,形成一个单系群;长角直斑腿蝗(斑腿蝗亚科)和等歧蔗蝗(蔗蝗亚科)始终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单系群。(2)系统树上的斑腿蝗科、网翅蝗科、槌角蝗科与剑角蝗科都不是单系群;5个科之间的亲缘关系非常近,支持将它们合并为1个科,即蝗科Acrididae。(3)在与我国传统分类和国外分类系统比较基础上,结合我们的系统树,建议将网翅蝗亚科、槌角蝗科和绿洲蝗亚科合并,恢复国际用名大足蝗亚科Gomphocerinae。 2.测定了蝗总科25种蝗虫的线粒体Cyt 6部分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了蝗总科19种昆虫的Cyt 6基因同源序列,以瘤锥蝗科的云南蝗Yunnanitesr coriacea和长额橄蝗Tagasta marginella作为外群,用MP法和贝叶斯法重建系统发生树。分子系统树表明:网翅蝗科并不是一个单系群。网翅蝗亚科和竹蝗亚科均非单系群。现存的雏蝗属并非单系群,应该是多系群。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和传统的基于形态特征的网翅蝗科分类体系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也表明:竹蝗属可以分为长翅选,获得稳定表达EGFP及EGFP-Id3的A549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发现,Id3/pEGFP-N1转染的A549细胞S期和G2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DEGFP-N1转染细胞组和未转染细胞组,表明Id3基因的导入可诱导A549细胞从G1期向G2期的发展,从而促进细胞增殖。真核表达载体Id3/pEGFP-N1的成功构建及其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及Id3基因功能的分析,为研究Id3蛋白在肿瘤细胞增殖及细胞生长调控中的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维管束存在于维管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中,对水、无机营养物质、糖、氨基酸等资源的运输以及形成和保持植物器官的形态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植物叶片中,维管束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叶脉。水稻作为单子叶模式植物的代表,其叶片由叶脉、叶肉和表皮紧密相连共同组成,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因此叶片中维管束即叶脉的分化和脉络模式不仅在植物运输营养物质和水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对植物的叶片起着机械支撑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
随着无线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宽带视频通信系统以其灵活性和移动性,被广泛的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应急通信、消防救援等领域。OFDM作为4G通信的核心技术,现
由于近年来大气中臭氧层的破坏,辐射到地面的UV增多,故UV对人类的健康威胁越来越大,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以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研究发现UV不仅能引发日光性皮
数字监测接收机是电子侦察系统和电子情报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监测通信信号和雷达信号。数字监测接收机在性能上要求宽带化、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和具
自互联网问世以来,IPv4应用十分成熟完善,出色地顺应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然而今天,一方面互联网用户数量爆发式增长造成IPv4地址资源紧缺;另一方面,IPv4协议的架构已
网络虚拟化技术是未来互联网络中的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云计算、自主网络、繁殖网络等领域。网络虚拟化技术通过将底层的物理资源虚拟化为统一的虚拟资源,将物理资源进行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