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乐业县壮族儿童的社会化进程,让外界明了并理解该县壮族儿童在特有民族文化、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下所形成的特有社会化模式,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以社会化进程为线索,对改革开放以来该县壮族儿童的基本社会化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对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走向。 乐业县壮族儿童的社会化与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干栏结构,有的生命形成于大自然;有的生命与他们父母通过修桥、补路、手工做的花这样的求子方式有关;有的生命则与父母领养的小孩及外婆送的花有关。尽管很多第一胎小孩所受胎教在外婆家完成,但他们却因此得到两个家庭的呵护。孩子们主要在自己家里出生。外婆给他们送的背带让他们感悟了自身在两个家庭中的地位,以及社会对他们生命的厚望。从生命形成那一刻起,乐业县壮族儿童就开始接受了母语教育,出生后生长于母语环境有利于他们对母语社会的适应,而民族童谣、儿歌、故事、民族宗教活动的参与及节日文化的参加则让他们形成了良好的民族认同感,并从中掌握了生产和生活知识。在汉语学习中,壮族儿童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壮语与汉语的相互转换。 适应社会变迁,乐业县壮族儿童在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步更新了他们的生育观念、卫生保健观念、婚姻观念、经济观念和民族观念。基本普及小学教育,教育根基逐渐稳固、经济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为乐业县壮族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双语教学有利于乐业县壮族儿童对以汉语为媒介的知识的掌握,但以标准音来进行双语教学缺乏群众基础,而以本地壮语来进行双语教学却能为人们所普遍接受。民族教育经费的拨款方式则直接影响到学校实施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小学硬件不足,中小学校布局不合理,办学规模过小以及师资水平是学校教育中制约乐业县壮族儿童社会化的主要方面。经济水平低下是影响的主要因素。 在走向社会生活过程中,农村仍然是以传统农业方式为主,生活技能主要是通过父传子、母传女、师傅带徒弟的途径获得。为了改变现状,人们也进行很多努力,但由于信息闭塞,市场预测不准,经济结构单一,零散经营,大多面临困境。知识层次较低,传统农业社会造就的闲适性格是影响乐业县壮族儿童适应现代企业要求的主要因素。学习努力,社会适应力强,合理的民族教育政策能使乐业县壮族儿童获得更高的社会化程度。 从实际出发,乐业县将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和劳动力转移发展战略,乐业县壮族儿童在未来发展道路上需要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和社会适应力,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他们提高自身的经济意识和经营管理素质。为了整体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形成现代民族观念,学好母语,掌握好汉语,这样才能发展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其次要海纳百川,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其他民族及国外先进文化;最后,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小学阶段遵循巩固提高方针,初中阶段尽快“普九气适当扩大初中和高中的办学规模,调整小学和初中学校布局,根据双语教学的“十六字”方针以乐业县壮语来进行双语教学,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都要提高师资素质,职业技术教育着眼于农业、特色绿色经济作物及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培训。 长江后浪推前浪。乐业县壮族儿童一定能够再创人类历史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