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类别,犯罪新闻报道时常见诸于报端,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犯罪新闻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媒体在犯罪新闻报道中的表现却时常受到诟病。学术界对于犯罪新闻如何规范化报道展开了积极讨论,目前的研究多是采用质化方法,讨论某一具体的案件。本文以《北京晚报》的犯罪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框架分析方法,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北京晚报》犯罪新闻报道的变迁轨迹,总结出变迁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视角就如何改进犯罪新闻报道提出建议。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在对犯罪新闻的概念进行界定和已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问题,即以《北京晚报》为研究对象,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该报犯罪新闻报道呈现出的历史变迁轨迹。第二章为研究方法,首先对框架理论和框架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将本文研究的具体时间段确定为198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采用构造周抽样法,抽取了499篇报道作为研究样本。在这一基础上构建了本文的框架分析内容,在宏观层面建构了报道数量框架、报道形式框架和报道主题框架,在中观层面建构了犯罪分子(或犯罪嫌疑人)社会阶层框架和媒体介入阶段框架,在微观层面分析标题关键词和具体的字、词、句等使用。第三章为研究发现,通过对抽取样本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犯罪新闻报道数量呈增加趋势,但增长的过程相对复杂;报道方式逐渐多样化,消息稳居榜首;犯罪主题多为妨害个人权益的案件,其次是妨害公共利益和职务犯罪;报道涉及的犯罪者(或犯罪嫌疑人)多处在社会底层;媒体多在侦查阶段介入案件。在对具体的新闻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发现,犯罪新闻报道使用关键词多倾向于突出法律制裁、犯罪事实和司法形象;犯罪新闻报道的字、词、句使用逐步倾向于符合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第四章为结论与建议。改革开放以来,《北京晚报》犯罪新闻报道逐步改善,但仍存在报道失衡的问题。本文认为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之间的矛盾、媒体逐利性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报道的及时性与案件的过程性之间的矛盾制约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实现。建议加强新闻专业主义教育,共同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