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具有针对性且效果显著的基于Snyder理论的希望护理干预方案。探讨其对于提升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希望水平、改善医学应对方式及提高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医护研究者开展希望护理相关干预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基于Snyder理论的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希望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通过文献回顾及希望理论的研究形成干预方案初稿,随后开展专家咨询,选取1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进行预试验研究,形成最终干预方案。2.评价基于Snyder理论的希望护理干预方案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干预效果。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液净化病区的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开展类实验性研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干预,干预组开展基于Snyder理论的希望护理,共4周,每周2次,每次30~45分钟,对照组接受血液科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在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1个月及干预后3个月采用Herth希望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白血病生活质量量表评价干预效果。3.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社会人口学资料采用率、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性统计,对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统计分析。对各时间点希望水平、医学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得分随时间变化的趋势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进行分析。以上检验均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128例,干预过程中,干预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4例,共脱落6例,脱落率为4.7%,最终完成整个研究的患者为122例,干预组62例,对照组60例。干预组年龄为(42.74±14.09)岁,对照组年龄为(41.02±13.73)岁。2.两组患者希望水平比较: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1个月及干预后3个月希望水平总分及各条目得分变化。结果显示:希望水平总分、积极态度、积极行动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亲密关系的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应对方式比较: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1个月及干预后3个月面对、回避、屈服应对方式得分变化。结果显示:面对、回避、屈服应对方式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1个月及干预后3个月生活质量总分及各条目得分变化。结果显示:生活质量总分、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附加关注的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基于Snyder理论的希望护理干预方案与常规护理相比,可有效提高患者希望水平,促进医学应对方式的积极转变,对改善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该干预方案具有较好的操作性、针对性及可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