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利用大鼠静脉自身给药法评价丙泊酚的依赖性,建立丙泊酚依赖大鼠模型;丙泊酚依赖模型大鼠腹腔给予GABA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baclofen),观测大鼠的觅药行为,判断GABAB受体是否参与了大鼠对丙泊酚的依赖;丙泊酚依赖大鼠VTA内显微注射baclofen,观测大鼠的觅药行为,判断VTA中的GABAB受体是否介导了大鼠对丙泊酚的依赖。
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重250~280g,年龄14周。麻醉后,右颈外静脉插管,注射青霉素100000U抗感染,恢复7天后进入实验期,单笼饲养。实验笼内设有效鼻触开关和无效鼻触开关,大鼠鼻触一次有效开关注射一次丙泊酚,鼻触无效开关不注射丙泊酚。在注药开始后的30秒内如再次触动有效开关则不能获得药物注射,此时仅记录鼻触反应。实验由计算机控制,每天训练限定最高注射次数为50次。记录大鼠的有效鼻触、无效鼻触和药物注射次数。用丙泊酚1.70mg/kg自身给药训练14天后,丙泊酚依赖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在训练前20分钟,分别腹腔注射GABAB受体激动剂baclofen(0,1.0,2.0,和3.0mg/kg);VTA定位丙泊酚依赖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n=6),VTA内分别显微注射baclofen(0,50,和100ng/side),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
雄性SD大鼠应用FR5强化程序建立自身给予蔗糖模型,全程训练七天。大鼠鼻触五次有效开关得到一个蔗糖颗粒,给药结束30秒后进入下一个给药循环,30秒内如再次触动有效开关则不能获得蔗糖颗粒,此时仅记录鼻触反应数。自身给予蔗糖行为稳定后,观察baclofen(0,1.0,2.0,和3.0mg/kg)对大鼠自身给予蔗糖行为的影响。数据记录包括有效鼻触数、无效鼻触数以及蔗糖颗粒数。
将单只动物放入自发活动检测箱,让其自由活动。摄像跟踪系统自动记录动物的自发活动(水平运动距离)。大鼠适应环境1小时后,分别腹腔注射baclofen(1.0,2.0,和3.0mg/kg)和等量生理盐水,20分钟后放回箱底,测试并记录其180分钟内的自发活动量。
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腹腔注射baclofen3.0mg/kg组大鼠的有效鼻触数和丙泊酚注射次数显著降低(P<0.01)。VTA中显微注射bac1ofen(50,100ng/side)大鼠的有效鼻触数和丙泊酚注射次数显著降低(P<0.01)。
2、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的bac1ofen对自身给予蔗糖大鼠无明显影响,各组之间的有效鼻触差异没有显著性(F(3,24)=1.271,P>0.05)。
3、Bac1ofen不同剂量组大鼠表现出来的自发活动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F(3,28)=1.529,P>0.05)。
结论:
1、丙泊酚(1.70mg/kg)可通过自身给药法建立丙泊酚依赖模型。
2、GABAB受体可能参与调节大鼠丙泊酚自身给药行为。
3、VTA中的GABAB受体参与介导丙泊酚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