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快速发展引起土地类型的变化、不透水路面的扩张,加上以排为主的传统思维缚束,导致城市雨水管理模式的不合理,引发雨洪内涝、环境污染等许多问题。为此,国家提出海绵城市的建设战略,将低影响开发作为其实施的主要技术路径。低影响开发是针对城市雨洪管理的专有概念,它作为一种新的雨洪管理模式,倡导维护或恢复场地的自然水文功能,采取源头削减、径流过程调控等方式对雨水进行综合管理,已经成为我国雨洪管理的新潮流。 虽然我国制定了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建设战略,但该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不顺利。文本基于低影响开发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对低影响开发推广应用及各地方政府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任务中遇到的问题表现及其成因做了深入分析,发现传统思维缚束,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薄弱,体制、机制不顺等管理体系方面的问题是造成当前以低影响开发为主要技术途径的海绵城市建设战略在我国推行不利的主要原因。随后论文对普陀区桃浦科技智慧城做了案例分析,发现该区域具备低影响开发推行的必要性和良好的实施条件,却因为管理制度、观念束缚、规划缺失、机制不顺等方面原因,建设海绵城市的任务停滞不前。 对于低影响开发在实施过程中管理系统方面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论文相应地提出了改进管理体系的建议。在管理依据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要“重宏观、创制度”的理念,尽量少涉及具体项目的建设、考核、资金审批等行政执行的微观操作环节,而是应该将重心转移到宏观政策环境的建设和顶层制度的设计上来。在管理体制方面提出了以地方政府负总责,规划设计部门负责规划阶段、建设管理部门负责设计和建设阶段、雨洪(水务)管理部门负责运营管理阶段的“三阶段”体制设计。在管理机制方面根据规划、设计和建设以及运营管理三阶段相应分为三个版块,对每个管理版块的任务和环节进行创新性地设计论证,同时还引入了总量约束、利益平衡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