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居住区步行可达性对居民步行出行的影响机制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步行问题,步行在减少环境的污染、增加社会效益、促进身心健康、降低出行成本、提高居住区活力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本文借鉴国际通用的步行指数算法,构建适合中国城市的日常服务设施步行可达性评价指标体系,以郑州主城区3458个居住区为研究单元,对郑州市总体步行可达性以及各项日常服务设施的步行可达性进行评价;接着运用多项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在控制居民社会经济属性与出行距离的基础上探讨居住区步行可达性对居民出行偏好与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郑州市日常服务设施步行可达性水平整体较差。从空间分异特征来看,郑州市步行可达性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的空间梯度变化特征,步行可达性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大型商业中心附近;而以二七广场为中心的老城区,路网密集,土地混合利用度高,居住区破碎度高,步行可达性水平较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郑州四环区域步行可达性较差。从空间关联特征上看,郑州市居住区步行可达性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性,老城区形成了郑州步行可达性的高值集聚区,与周边居住区产生了较好的正向空间关联并出现集聚效应,郑州市四环形成了明显的低值集聚区。(2)从居住区步行可达性空间的影响因素来看,设施密度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且发现居住区步行可达性受到多重效应的作用,不存在相互独立的因素,两因素的交互作用要比单因素作用于步行可达性时影响力更显著;同时各因素的影响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对于不同类型的设施而言,步行可达性的影响机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3)提高居住区步行可达性一方面可以显著增加居民步行出行的偏好,降低居民的电动车及小汽车出行偏好;另一方面对于居民实际出行中步行出行方式的选择也会产生正向增强作用,步行可达性高值区的居民在实际出行中选择步行出行的概率更高。同时研究也发现居民出行偏好对居民实际出行方式的选择也会产生影响,有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偏好的居民在实际出行中选择步行出行的概率更高。
其他文献
产业转型升级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产业转型升级能够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尤其对欠发达地区而言,是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当前新一轮
国际疾病分类实习是国际疾病分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先学后教的破坏式"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基于国际疾病分类实习带
双歧杆菌是一种能对机体有益的生理性细菌,具有营养和保健功能。本文从培养基、生长因子、培养技术、发酵条件等角度对国内外双歧杆菌高产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综
上海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次问题突出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明显,促进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郊区人口持续导入,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要求提高;农村土地和产权制度改革滞
自2015年以来,以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为代表的二次元文化市场日益火爆。互联网的普及推动了二次元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微博作为网络二次元IP的重要来源之一,涌现出大量精
<正>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节、元宵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闽台地区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游神等传统的民间习俗外,还盛行着"钻灯脚"的习俗。"钻灯脚",是
<正>引言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经历了由"逼我所用"到"为我所用"的历史变革,~①刑事保护更是围绕刑法典之补漏以及履行国际公约义务而展开。~②较之民事侵权及损害赔偿制度
会议
<正>寻找裁判大前提的行为被有的学者形象地称为"找法",~①也称为"法律发现"。学界对法律发现的定义还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法律发现是法律适用的基础和前提;有人认为法律发现是
会议
稀疏孔径光学系统是对多个小口径的光学元件或光学系统进行精确的排列,使通过各个子孔径的光束在焦平面上满足一定的相位条件,实现干涉成像,从而达到与其通光口径相当的大口径系
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不断涌现的信息时代,企业面临着海量的内、外部信息亟需处理,如何实现ERP等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系统与电子商务的有机融合,是促进企业信息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