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中国的社会与文化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向现代化剧烈转型的过程,这一历史性进程不仅表现在工业化生产方式、城市化居住方式、政治民主化的参政方式的变革上,也反映在由此引发的社会文化观念的演变上。清末民初,西方文化思潮大量涌入,特别是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在城市各阶层所形成的冲击,使不少中国人在如何认识、如何看待人类另一半——女性群体的观念上开始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1924年国际妇女节传入中国。国际妇女节,虽然是舶来品,却得到中国社会的普遍重视,迅速成为了一个妇女欢庆的节日,在中国女性生活史上开了一个新纪元。每逢节日,党派、团体和个人纷纷在报刊杂志上针对妇女解放问题发表言论,妇女节日成为当时妇女解放的象征性符号。
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国际妇女节的研究认为,五四之后,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继续发展,争取经济独立和身体解放成为此一时期妇女解放的主要内容。同时,由于近代中国社会民族危机重重,政治稳定、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成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才能谋求妇女解放。在历次重大政治事件中,妇女作为政治动员的重要力量,受到国共两党和知识群体的重视,成为他们积极争取的对象。在政治文化的强力传播下,女性的政治参与被赋予了妇女解放的光环,也成为捍卫政治忠诚、民族尊严的符号及象征。广大妇女积极投身于国家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来,在帮助国家民族实现解放的同时也为自身的解放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