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邪马台国一直被认为存在于2到3世纪的日本列岛。关于它的所在地直到21世纪争论也从未间断,但是主流观点大致有两个,分别是九州说和畿内说。邪马台国在名为卑弥呼女王的统治下统领着众多的小国,并对后来的大和政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邪马台国的女王曾因向曹魏派遣使臣而被封为"亲魏倭王",尔后与大陆政权还有几次的交流。卑弥呼死后,建造了巨大的坟墓,有100多的奴隶被殉葬。后来,国中男王被立,但是国民不服因而发展成了一千多人伤亡的内乱。直到卑弥呼一族的少女壹与被立为王内乱才停止,国家才重新恢复安定。曹魏派遣使臣张政携檄文到邪马台国宣读于壹与。与此相呼应,作为新女王的壹与也向魏政权派遣了使者。在当时的日本,从广义上来讲的话,农业方面已经开始栽培水稻,兴修水利,形成了村落。村落共同经营农田,人们互相依赖,关系紧密。当时的倭国几乎没有什么畜牧业,肉食主要依靠捕猎。倭地已经有手工业,倭人编织并且穿着贯头衣。铁器主要从朝鲜输入,从中国作为馈送品被带到日本的铁器也不在少数。但是,作为生产工具,铁器还没有普及,很多铁器还仅仅掌握在贵族的手中。生产工具在当时大多还是木器、骨器以及石器。粮食作物有了剩余,酒类酿造在邪马台国开始兴起。邪马台国的劳动力主要是身份卑贱的"下户","生口"和奴婢。贵族和"大人"则属于社会统治阶级。通过频繁的交流往来,大陆尤其是中国和朝鲜半岛肯定在诸多方面给日本带去了不小的影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魏晋时期中国的经济中心仍处于北方地区,主要为现代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一带。这些区域降水并不是非常充沛,很难让人和水稻种植联想起来。在文化的偏差这方面很值得深究。本文不仅仅局限于邪马台国,在主要分析曹魏支配下地域的自然环境、社会变化的基础上,探索大陆在农业方面对日本所带来的影响。作为研究的前提,本文站在九州说的立场上进行调查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