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06年实施以来,指导和评价了过去几年我国的绿色建筑,但时至今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使得《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出现了量化指标不足、评价方式不太灵活等问题,不足以更好的指导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本文基于此现状,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的节水指标进行重新研究,以适应当前绿色建筑的发展要求。首先研究了8个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节水指标及评价方式,着重对比其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不同之处。研究发现国内外的节水指标都涵盖非传统水源、节水器具与设备、给排水系统设计这三个主要方面,还有个别指标不包括在内。但国外标准注重量化,类别清晰,目的明确,而国内指标较全面,但指标之间互有关联,且定量指标很少,评价工作不易实施。对增量成本的概念进行了研究,准确的定义了节水增量成本的起算点,并制定了节水增量成本的调研步骤和表格,为后续的成本调研工作做准备。其次对55个绿建项目进行了调研分析,首先分析55个项目在参评绿色建筑时,所选择的节水指标项和各个被选项的达标率,结果显示节水中各个指标项被选择的几率都比较大,这表明节水指标中没有特别难达标的指标项,指标设置较为合理;然后对项目的增量成本和节水增量成本进行了研究,两者显示出的一般规律是:增量成本平均值随着评价等级的升高而增加,但同一星级之间又有很大的差异,这是评价体系中未设置成本指标的体现,为了减小同一等级内的差距,需要制定不同等级的节水成本控制值;最后对项目节水量与节水效率进行了研究,体现的一般规律与增量成本相同,深入分析后发现某个地区的绿色技术组合并不一定适合其他地区,若要找出不同地区最适合各星级的技术组合,需要分城市分地区调研大量的项目得到。最后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节水指标进行了重新分类,把节水指标分为四类:非传统水源、节水器具与设备、系统设计、其他。在此基础上将四类中所包含的指标项分为强制项和选择项,结合指标参评率和达标率的分析,给出选择项评价时的量化值,并附有相关的推荐技术,便于设计单位从中选择。通过实际项目的成本调研,初步给出绿色建筑节水等级的划分分值和成本控制值,并对建立各个地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给出参考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