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着重发展体育事业,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作为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育武术专业优秀人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该专业作为传播武术理论、技术与文化的重要载体,人才培养的质量与专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教育部多次从国家行为出发,明文提出高等院校要创新、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随之社会各领域也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作为关注的焦点。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显露出弊端。这种带有浓厚经济色彩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诸多方面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发展,并成为制约和影响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从理论上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宏观思路与设想,为各院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46所院校开设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研究随机获取到20所院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最终抽取9所院校的培养方案进行研究与对比分析,并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对本专业的招生来源,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方向设置,专业师资,就业情况,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与研究,了解了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原因,剖析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目标,改革思路,改革原则以及改革对策。本研究认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沿袭了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造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单一,无法充分适应社会需求;泛竞技武术制约着武术个性的宣扬,忽视了武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武术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在专业教学上主要以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为主要内容;武术教学仅注重对技术动作的表象化学习,淡化了人文精神的传承。面对社会的多元需求,改革既能适应社会需求、专业发展,又能兼顾院校优势、地域特色的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势所趋。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各院校也要加大经费和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在专业的建设上,突出专业特点、凸显地域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引导其树立科学的择业、就业观念。秉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理念,彰显专业特点、地域特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目标。并提出以期由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模式走向自主创新型发展的模式,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同步;注重武术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民族精神的特殊价值;打破技术教学内容以套路和散打的局限,形成教育功能突出、形式多种多样的内容;依据社会需求,细化专业方向的改革思路。以期通过改革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拓宽生源渠道,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构建科学的课程设置,丰富专业教学内容,进一步凝炼特色,提升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