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都市人居环境建设十年跟踪(1997—2007年)——重庆都市公共空间建设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p_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直辖后重庆都市区主城公共空间十年建设的观念、方法和趋势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总结前面工作的成绩和不足,对未来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进行综合优化的理念探索。 重庆都市公共空间十年建设研究是从设计者的角度出发,关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主体的需要与需求,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中强调城市空间品质、城市活动场所以及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提升。 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①本文研究的背景②研究的核心概念③研究范围的界定④提出研究的框架。 第二章:分析了不同的主体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不同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需求。使用者与提供者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要是不同的。不同主体在公共空间方面的需要,综合作用为对公共空间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第三章:①调查分析了重庆都市公共空间构成环境的秩序特征。②调查分析了2006年基于主城区居民感知的城市意向元素 第四章:调查了重庆都市区主城公共空间建设的10个案例:人民广场、朝天门广场、解放碑商业步行街区、东水门历史街区、滨江路、观音桥商圈、三峡广场、人民公园、磁器口历史街区、杨家坪商业步行街的十年(1997-2007)开发建设过程,分析评价其开发建设的方式转变以及规划设计的价值取向、参考,研究重庆都市区主城公共空间建设范畴的未来拓展趋势。 第五章:依据重庆都市公共空间构成环境的地域特征,选取东水门历史街区、渝中区人民公园以及南滨路进行建设现状的详细调查与分析,从社会人文、环境秩序、生态发展的观念出发研究公共空间建设中存在的优势、不足、机遇与挑战。通过城市设计理论与国内外优秀公共空间建设案例的再学习,在对典型案例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得出结论的基础上,综合优化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观念与方法。 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总结①本文调查研究的三个基础;②本文调查研究框架建立的四个支撑;③本文调查研究的四个核心内容;④本文调查研究结论的三个方面:1)MAXMIX——时间(历史、现状、发展);2)MAXMIX——空间(城市生态系统);3)MAXMIX——行为(观念、生产、生活)。
其他文献
雕塑公园是专类公园的一种形式,它是历史、文化、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将雕塑与自然景观相协调,面向公众的文化艺术园林。雕塑公园突破了美术馆、博物馆的封闭空间,为雕塑艺术创造
论文试图通过管治理论借鉴、国外保护历史回顾和太原市实证的研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城市更新中历史环境变化的根源和动力是什么?如何建立社会的合力机制,避免城市更新中对历史
大城市绿化隔离带规划与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它对城市总体格局的形成、生态环境的优化、城市景观的美化、经济的发展以及市民休闲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关键作用。 论
鼓浪屿的近代外廊样式建筑发展自1840年代初起始至1930年代末基本结束,近百年时间里,依次经历了外廊样式的原样移植、中西融合、创新重构,见证了殖民地外廊样式演变升华成厦门装
近代中国受到内忧外患影响,自上而下发动了一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外国教会为向中国传播宗教,纷纷在华设立教会学校,综合上述等多种因素,促成了近代中国教育体系的一系列
本文将“地域性设计”,作为一种创造高校教学环境个性化的一种手段,引入到设计中来。讨论这一理论在具体问题上的应用与实践,试图为未来大连高校教学建筑的设计探索一条有效道路
伴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地球环境恶化,我国建筑高能耗的现状并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得到改变,低能耗建筑的研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而在我国寒冷地区农村低能耗农房研究相对滞后,与
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是闽南园林的一个分支,其是在当时社会经济与文化相互作用下,基于鼓浪屿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华侨外来文化所催生的物化产品。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注重经济实
莆田元妙观位于福建省的中部地区,是始建于唐、重修于宋的道教建筑,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现存建筑十余座,以仍保留宋代规制的三清殿为主要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面临转型升级,逐渐从传统工业向低污染、低能耗的第三产业转变,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办公场所需求的增长,办公街区的概念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并在实践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