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成年女性骨性Ⅱ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与正常(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CBCT进行三维比较,探讨骨性Ⅱ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的特点,为临床正畸医生制定合理的矫治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按照纳入标准从天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中筛选出成年女性骨性Ⅱ类错(牙合)高、低角垂直骨面型患者各20例作为实验组,并筛选出成年女性正常(牙合)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CBCT成像技术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扫描,应用Invivo Dental 5.4软件对扫描结果进行三维重建,定位测量平面:将轴位视图中髁状突最大面积层作为重建参考平面,重建出垂直于髁状突长轴的矢状位图像和平行于髁状突长轴的冠状位图像。在轴位图像的测量项目包括髁状突水平角、髁状突几何中心点到正中矢状线的距离(半径r)、髁状突长轴径值、前后径值;在矢状位图像的测量项目包括关节窝宽度、深度,髁突头宽度、高度,髁状突长度,关节前、上、后间隙及关节结节后斜面倾角。测量所得的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三组患者左、右两侧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形态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成年女性骨性Ⅱ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和正常(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特征,部分测量项目间的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3.成年女性正常(牙合)患者双侧髁状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居中位、前位、后位的百分比分别为72.5%、10%和17.5%,同侧关节前、后间隙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Ⅱ类错(牙合)高角组患者髁状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居中位、前位、后位的百分比分别为45%、40%和15%,同侧关节前、后间隙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组患者髁状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居中位、前位、后位的百分比分别为32.5%、10%和57.5%,同侧关节前、后间隙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成年女性正常(牙合)患者和骨性Ⅱ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左、右两侧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基本对称。2.与正常(牙合)患者相比,成年女性骨性Ⅱ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有显著差异。高角组患者的髁突头窄而长,关节窝低而平缓;低角组患者的髁突头宽而短,关节窝高而陡。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影响髁状突和关节窝的形态。3.与正常(牙合)患者相比,成年女性骨性Ⅱ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髁状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不同。正常(牙合)患者双侧髁状突在关节窝中多位于中位;骨性Ⅱ类错(牙合)高角组患者髁状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大部分位于中、前位;低角组患者髁状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大部分位于中、后位。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影响髁状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