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物表面/界面二维电子气的缺陷机制及调控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h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渡族金属氧化物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重点。由于d电子的电荷与自旋、轨道的相互耦合,产生了丰富的新奇物理效应。随着异质结的制备工艺的进步,人们可以组合不同过渡族金属氧化物,从而实现量子演生现象的设计,因而过渡族金属氧化物异质结界面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钙钛矿型作为过渡族金属氧化物中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晶体型受到了极大的关注。SrTiO3是其中被研究得最为系统和深入的钙钛矿型氧化物,其在氧化物电子学里的地位相当于传统半导体电子学的硅。最典型的SrTiO3的异质结就是LaAlO3/SrTiO3界面二维电子气(2DEG)。展示了丰富的物理效应,例如界面导电性、磁性以及强Rashba耦合等,具有深厚的研究潜力。本文,我们着眼于表面或界面2DEG的缺陷机制,利用不同手段引入SrTiO3或TiO2表面/界面氧空位,系统研究了表面的原子结构与电子结构、输运性质的关联,拓展了缺陷的范围。在理解缺陷对2DEG性质的作用的基础上,我们利用亚原子层生长,控制离子刻蚀参数以及门电压和光辐照的方式对缺陷进行调控,从而达到调控电子性质的目的。论文的主要结果包括:1.利用同步辐射上原位的氧化物分子束外延(MBE)系统在SrTiO3衬底上生长了不同终止层的超薄单层薄膜。发现酸洗过后SrTiO3衬底特殊的两层TiO22错开堆叠的双层(Double Layer)结构表面结构,一层(两层)Sr O在这种衬底上呈岛状生长模式,但是随后再生长一层TiO22可以使薄膜恢复平整的TiO22双层结构表面结构。ARPES分析发现SrTiO3衬底具有跟文献报道一致的表面2DEG,而一个单层的Sr O就将2DEG消除,使SrTiO3表面2DEG从“开”到“关”,另一个单层TiO22的沉积又使2DEG随着表面恢复的双层结构结构从“关”到“开”。这一工作建立了表面2DEG和TiO22双层结构的密切联系,实现了从亚原子层面上的“界面工程”。XPS和XAS的光谱学研究和讨论表明表面氧空位的产生释放电子,使Ti离子从原来的四价变成三价。Ti离子的共价键改变导致了其导带的eg轨道移到费米面以下,通过束缚氧空位释放的部分电子形成-1.2 e V的特征局域态。而剩下的电子则聚集在费米面上的t2g上形成巡游的2DEG。2.首次利用Ar离子轰击技术在两种晶型的TiO2(锐钛矿和金红石)上制备表面2DEG,发现轰击时间的可以使锐钛矿表面形成一维或二维的输运行为,其负磁电阻和电阻的温度曲线表明表面具有磁性离子(Ti3+)。轰击金红石TiO22衬底表面虽然没有得到高质量2DEG,但0.5分钟的轰击时间在2 K时还是获得了50 cm2/Vs的迁移率,高于锐钛矿的所有轰击时间条件下的迁移率。对比两种晶型2DEG的输运行为,发现物理法引入氧空位制备表面2DEG只是必要条件,晶体构型、键长键角等结构因素均影响形成的2DEG。3.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成功制备了高质量的界面2DEG体系-Sr Nb O3/Sr T i O3。发现2DEG的电阻随着温度循环呈现特殊的“回滞型”现象,即降温曲线是单调的金属性(带有弱局域化特征),而升温曲线则在84 K和179 K出现两个电阻峰。分析表明SrTiO3自身的结构相变引起的结构畴使电子被集中在畴壁中,升降温过程中载流子在相变温度附近被急剧释放或“冻结”造成电阻峰。通过门电压和光辐照对电阻曲线的调控,发现84 K的电阻峰起源于SrTiO3体材料的立方-四方相变,而179 K的电阻峰与近表面具有2DEG的SrTiO3薄层的立方-四方相变有关。我们的发现表明除了点缺陷氧空位以外SrTiO3本身相变引起的线缺陷-畴壁对SrTiO3基2DEG电子性质的影响不可忽略。
其他文献
元激发是凝聚态物理中十分重要的概念,不管是单粒子激发还是集体激发,都对材料的物理性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凝聚态物理在材料的拓扑物性研究上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以拓扑绝缘体和拓扑半金属为代表的拓扑材料不仅极大地开拓了人们对基础固体物理的认知,也带来了丰富的应用前景。对拓扑材料元激发的研究是理解拓扑物性的关键。本文聚焦于拓扑材料元激发的探索,以典型的节线半金属ZrSiS为例,一方面探索了其独特表面
目前,在硅基光电集成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以Si材料为基础,将以Ⅲ-Ⅴ族化合物为代表的光电子器件集成在一片Si衬底上,从而兼具Ⅲ-Ⅴ族器件优良的光电性能,以及成熟Si工艺的成本优势。而GeSi合金基板适合用于Si基衬底和Ga As基光电器件之间的缓冲层,传统的制备GeSi基板的方法是:先在硅上外延生长组分渐变的GeSi缓冲层,再外延生长GeSi基板,然而该方法成本较高,而且对于高Ge组分的G
消费类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以及大规模储能等领域的高速发展急需更高安全性、更高能量密度的二次电池,然而目前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的提升速度却逐渐放缓,锂资源短缺问题也逐渐显现。强行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和差的电化学稳定性,而且锂元素的丰度也限制其对所有领域的覆盖。在此背景下,钠离子电池以其潜在的成本优势在大规模储能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从而受到广泛的研究开发。此
量子材料是近年来凝聚态物理学中对具有层展现象的各类材料的一个总体描述,包括超导体,自旋液体,重费米子,拓扑绝缘体,拓扑半金属等。磷族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结构,在温度,磁场,压力的调控下可展现丰富的物性。我们课题组在磷族量子材料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经验,重点关注新超导体和新拓扑非平庸材料。本论文主要对若干磷族量子材料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包括:1.采用固相反应法生长制备了La3Cr10-xN11多晶样品,它与
具有Ni2In型六角结构的MM’X(M,M’=过渡族元素,X=主族元素)合金体系具有丰富的磁性与晶体结构性质,并由此衍生出丰富的物理效应,如负热膨胀效应(NTE)、磁热效应(MCE)、压热效应(BCE)、斯格明子等等。中子粉末衍射(NPD)技术相比于传统X射线衍射(XRD)技术,具有自旋结构解析、近邻元素分辨、原位外场实验环境等独特优势,因而是目前材料研究中最重要的表征手段之一。本文以MM’X合金
反常霍尔效应是最基本的电子输运性质之一,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人们逐步建立起了内禀、斜散射和边跳三种微观机制。二十一世纪初,牛谦等人的理论工作表明,反常霍尔效应的内禀机制与材料能带结构的贝里曲率有关。以往在其他材料中观察到的反常霍尔效应,都基本使用单粒子图像下的输运理论进行解释,而电子间的多体相互作用是否会对反常霍尔电导产生显著的影响还不甚清楚。磁性半导体是一类可以同时操纵电子电荷和自旋自由度的材料
寻找具有优异电子输运性质的新型低维半导体材料,不仅对于实现工业应用中的纳米尺度器件很有吸引力,而且也是作为强自旋轨道耦合系统基础研究的理想平台。最近,一种新型的层状氧化物半导体Bi2O2Se,由于其卓越的电子性能、超高迁移率、环境中的高稳定性和适当的能隙而备受关注。本论文通过对Bi2O2Se纳米薄片和纳米线的极低温量子输运研究,展示了Bi2O2Se在复合超导器件的构建及未来量子电子学等方面的远大应
离子是指原子或原子基团失去或得到一个或几个电子而形成的带电荷的粒子。它在自然界有的广泛存在,如:海水、生物体内等。同时许多功能材料也是由不同类型的阴阳离子构成的。早在1833年,法拉第就提出了电解第一定律: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在电极(即相界面)上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明确指出了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输运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与电荷的得失相关。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伦尼乌斯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因其本身优异的光电性质分别在发光、激光、光电探测和光伏等领域展现了出色的发展价值。钙钛矿器件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钙钛矿活性层的质量,因而改善钙钛矿材料结晶质量和探索新型高性能钙钛矿材料成为影响钙钛矿器件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优化器件工艺的过程中,器件内部的电荷动力学过程以及电荷损失机制等机理问题也因为能够指导器件的优化方向而逐渐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本论文的工作围绕提高钙钛矿材
金属玻璃的力学性能在其工程应用中扮演着决定性角色。然而,由于复杂无序的原子结构,金属玻璃的形变机制及力学行为等一系列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金属玻璃的无序原子结构没有像晶体中位错一样的结构特征,严重阻碍了我们对其形变机理的研究以及力学性能的调控。目前,关于金属玻璃形变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模型化和理论研究,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和描述形变的微观机理。尽管从结构上直接研究金属玻璃的形变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