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大学城规划设计与建设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24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解决中国大学城规划设计及建设的认知问题,它是中篇 理论建构的基础;中篇解决中国大学城规划设计及建设理论的建构问题,它是本文的主体; 下篇则是具体实践的分析以及对未来大学城发展的展望,它是对中篇所建构理论的运用、检 验和反思。 上篇首先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大学城产生的主要原因,指出大 学城的兴起决非是一种单一力作用下的偶然现象,而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宏观力、城市 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中观力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微观力三者合力作用下形成的。因而,大 学城的建设不是一种短期的应时之举,而是一种长期的发展战略。然后,通过对中西大学城 发展概况以及大学城与大学、高教园区、城市等相关概念的比较研究,明确了中国大学城的 概念和基本特性,主要解决大学城的认识论问题。 中篇从回顾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大学城规划设计实践开始,归纳总结出目前中国大学城规 划设计和建设中存在的经验和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分别从本体论、方法论、总体布局、程 序论、管理论探讨了大学城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基本规律。就本体论而言,指出大学城的本体 并非是某种特殊的存在物,而是一种与教育的活动密不可分的场所,大学城规划设计的依据 应该从大学城的空间本身转向大学城的生活本身;就方法论而言,提出了兼顾理性主义和人 文主义两类规划设计方法优缺点的“整体他组织”与“局部自组织”规划设计方法;就总体 布局而言,提出了“先分后整”的研究方法,即首先分别从功能系统、空间结构、交通系统、 景观系统、生态系统进行总体布局研究,再通过叠加和整合形成整体的总体布局;就程序论 而言,提出了科学的设计程序应包括前期的规划策划工作、后期的综合评价和反馈调整工作 以及全程的公众参与工作;就管理论而言,提出大学城规划设计与建设的管理模式应遵循以 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建立最广泛的公众参与的管理体制和机构,具体而言就是建立由政府、 企业、大学三方按照平等原则共同组成的大学城管委会。 下篇通过将上述理论运用于重庆大学城的规划设计实践,而对理论进行了验证,并通过 反馈对未来大学城规划设计与建设的理论作出了预测和展望,指出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实 体大学城与虚拟大学城都具有独特的存在价值,它们既具有互补性也具有互动性,两者不会 被相互取代,而是会相互促进、和谐共生。 关键词: 大学城 规划设计与建设 认识论 本体论 方法论 总体布局 程序论 管理论 虚拟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不断提高,近几年私人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住区停车已经发展成为衡量住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住区在
学位
会展建筑是为会展活动提供服务的空间场所,是人们在其中进行物质、文化、学术等方面信息互动交流的建筑类型。近年来,随着我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一种新型建筑的会展建筑也得
传统集市场所以一种和谐生活场景的面貌而存在,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着独特魅力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综合体,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集市场所具有时间
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医疗服务体系与设施的变革,也推动现代医院在功能、类型、形态方面的发展与变化。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医院建筑,正经历着经济体制、医学模式和
本论文意在探索在七宝老街历史地段再开发过程中政府主导型模式的运行机制和效用,并试图探求其对城市历史地段保护与复兴的意义,从而丰富历史地段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论文
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进步,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家庭购买小汽车的现象越来越多,城市居民拥有小汽车的也越来越多,而小汽车的不断增长无疑会成为城市交通的一个重担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受地域条件、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在长期的发展演进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村落形态。如何分析和研究村落的这种特点,村落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是如何演
中低收入者的居住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世界各国政府致力解决的社会问题。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国家经济不发达、中低收入者比例大、国家住房市场及住房政策尚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