嘧啶环偶极两端取代基对2,5-二取代嘧啶核磁、紫外、还原电位等性质的影响规律研究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g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嘧啶衍生物是一类以嘧啶环为基础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药理活性和优良的光电性能,在医药、农业和光电材料等领域得到大量的研究应用。嘧啶环是一个典型的缺电子偶极芳环,其2-位和5-位分别处于偶极的两端。系列研究表明,含C=N极性键的共轭链两端的取代基G1和G2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存在差异,有时甚至相反,不能简单地用传统的吸电子和供电子效应来描述。那么,对于含 C=N极性共价键的嘧啶环,其偶极两端的取代基X、Y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又遵循怎样的规律?为此,本文以2,5-二取代嘧啶衍生物为模型化合物,研究嘧啶环偶极两端取代基对该类化合物核磁、紫外、还原电位等性质的影响规律。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合成了一系列2-X-5-Y嘧啶类化合物(取代基X和Y包括NMe2,OCH3,NH2,OH,CH3,H,Cl,Br,I,CN,NO2, CF3等),并通过核磁共振13CNMR和1HNMR对模型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提取嘧啶环C2、C4(同C6)、C5的13C NMR化学位移δ(C2)、δ(C4,6)和δ(C5),及C4、C6上H的1H NMR化学位移δ(H4,6);测定模型化合物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max及还原电位ERed数据。⑵用取代基X、Y的诱导效应参数F、共轭效应参数R、激发态取代基效应参数?exCC、电负性参数?、原子电荷Q及表征卤素?Cl, Br, I?取代基重原子效应的指示变量D(X)、D(Y)等结构参数,对模型化合物的1H NMR和13C NMR化学位移进行定量结构-性质相关研究,并用留一法交叉验证对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取代基X的共轭效应、重原子指示变量,取代基Y的诱导效应、共轭效应、激发态参数和原子电荷都对 C4、C6上H的化学位移δ(H4,6)有重要影响;近端取代基的诱导效应、重原子指示变量、激发态参数、电负性参数及远端取代基的共轭效应对13C NMR化学位移有重要影响。⑶对模型化合物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max(转换为波数?max)进行定量结构-性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取代基X、Y的共轭效应、交叉相互作用项、取代基X的电负性参数及重原子指示变量对2,5-二取代嘧啶的?max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交叉验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⑷对模型化合物的还原电位ERed进行定量相关分析,发现取代基X、Y的诱导效应、激发态取代基参数、交叉相互作用项及X的共轭效应是影响2,5-二取代嘧啶还原电位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表面活性剂是由亲水头基和疏水尾基构成的两亲分子,随着浓度的增加,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能通过自组装形成各式各样的聚集体。在众多表面活性剂的自组装聚集体中,蠕虫状胶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开孔富勒烯化学研究进展以及绿色富勒烯的合成、结构特点,然后针对本人所开展的工作,以绿色开孔富勒烯的合成开始,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了论述:   1、从含有
吲哚萜类化合物具有有趣的结构特征和重要的生物活性,因而备受有机合成化学家的关注。在本论文中,我们以吲哚二萜类天然产物anominine家族的成员anominine和tubingensin A为研
期刊
锰矿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在钢铁冶金、电池工业、化工原料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利用。锰矿被开采和深加工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和废水排放,研究锰矿废渣的回收利用和提高
作为一种主要的绘画艺术形式,油画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艺术爱好者的喜爱。在油画艺术之中,良好的绘画技术可以使作品展现出不一样的魅力和特点,其中光与影就是比较典型的绘画
本论文紧紧围绕低维异质结构纳米材料这一主题,以无机半导体硫化物和有机导电聚合物为构筑基元设计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微结构和杂化界面的低维杂化纳米材料并研究了它们的各种性
对电极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将外电路电子传递到对电极/电解质界面上以及催化还原氧化态电解质。传统的DSSC对电极是镀铂的导电玻璃,但铂是稀有贵金属,而且铂电极制备过程耗能较高,不利于DSSC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因此研究新型廉价、高效的对电极催化材料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不同无机化合物对电极材料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以下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1)通过简单的原位水热合成方
2013年6月25日晚间的《新闻联播》将被载入历史。报道的内容,是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于6月22日到25日召开专门会议,完成了听取中央八项规定贯彻执行情况等三项议程。这次会议的文
有机小分子催化作为继酶和手性金属络合物催化剂之后的第三类用途广泛的催化手段,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广泛地应用于构建四取代手性碳中心的方法学及全合成研究中。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