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次利用染色柑橘木虱若虫口针以及成虫口针迹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柑橘木虱若虫在柑橘和九里香嫩梢上以及木虱雌雄成虫在寄主柑橘、九里香、枳壳、黄皮、柠檬和酸橙上的取食喜好性、叶片幼嫩程度对木虱成虫取食的影响、光照条件对木虱成虫选择寄主的影响以及柑橘木虱成虫口针迹在不同嫩度橘叶上的持久性。结果如下:
1、柑橘木虱若虫在柑橘和九里香嫩梢上具有相似的取食喜性:(1)寄主植物的幼嫩维管组织以及叶柄、花柄和枝梗是木虱若虫最喜的取食点,若虫在此位置上取食的数量百分比在柑橘上为53.21%,在九里香上为63.16%;(2)若虫在寄主叶片上取食,无论是叶面或叶背,总是:中脉>叶肉>粗脉或细脉;(3)一、二龄若虫在幼嫩维管组织(芽及未展开的幼叶等)上取食最多,三龄以上(包括三龄)大龄若虫则最喜爱取食较成熟的维管组织(叶柄、花柄和枝梗等);(4)木虱若虫叶面取食与叶背取食的比率基本上是随着若虫龄期的增长而逐渐下降。总的来说,柑橘木虱若虫在橘叶上是叶面取食多于叶背取食,在九里香叶片上则相反。
2、柑橘木虱成虫取食在植物组织内形成的口针迹可分为分叉口针迹、粗短口针迹以及其他类型口针迹等三大类。
单头柑橘木虱成虫在正常情况下取食柑橘叶片两天,最多可产生10.55个完整的口针迹(在嫩叶上),其中3.13个是分叉口针迹,最少仅产生0.34个完整口针迹(在老叶上),而且没有分又口针迹。
随着橘叶叶龄增大,柑橘木虱成虫在叶片上取食产生的口针迹总数以及分叉口针迹、粗短口针迹和其他类型口针迹的数量均呈下降趋势,成虫在嫩叶上的口针迹总数以及粗短口针迹数分别是成熟叶Ⅰ、Ⅱ型叶片和老叶的1.42、5.25和31.03倍以及1.84、2.33和6.71倍,成虫在嫩叶上的分叉口针迹数分别是成熟叶Ⅰ、Ⅱ型叶片的1.35和104.3倍。随着橘叶的老化,柑橘木虱成虫分叉口针迹在口针迹组成上占的百分比逐渐减少,而粗短口针迹则逐渐增加。
在维管束组织较幼嫩的嫩叶和成熟叶Ⅰ型叶片上,叶中脉是木虱成虫口针迹分布最多以及口针迹插入最多的位置,但在维管束组织较成熟的成熟叶Ⅱ型叶片和老叶上,叶中脉却是木虱成虫口针迹分布最少以及口针迹插入最少的位置;但不管橘叶的幼嫩程度如何,叶肉组织都不是木虱成虫口针迹分布最少以及口针迹插入最少的位置,也不是成虫产生分叉口针迹最少的部位。在柑橘嫩叶上,柑橘木虱成虫在叶面取食比叶背取食可产生更多的分叉口针迹,但在成熟叶Ⅰ、Ⅱ型叶片和老叶上则相反。
3、九里香和枳壳的叶型虽然最小,但柑橘木虱成虫在其上可产生较多的分叉口针迹,说明其作为食料的可口性。柑橘木虱成虫在24小时内选择寄主降落或栖息与其取食选择性的结果不一致:无论雌雄成虫,无论光照或黑暗,木虱成虫最少选择降落在九里香和枳壳叶片上;但成虫选择取食寄主后产生的口针迹数由多到少依次为:九里香(4.35)>黄皮(3.40)>枳壳(2.25)>酸橙(0.85)>柑橘(0.75)>柠檬(0.65)。
4、雌雄柑橘木虱成虫在光照下降落于各种寄主植物叶片上的数量普遍略高于黑暗条件下的;成虫在光照下取食产生的完整口针迹为12.6个,稍高于黑暗中取食的11.9个。木虱成虫在光照下的寄主取食选择是九里香(5.3)>黄皮(5.1)>枳壳(2.5)>酸橙(0.7)>柑橘(0.6)>柠檬(0.5),在黑暗中的是九里香(2.9)>枳壳(2.0)>黄皮(1.7)>酸橙(1.0)>柑橘(0.9)>柠檬(0.8)
5、柑橘木虱成虫口针迹在不同嫩度橘叶上普遍存在着消退现象。成虫取食后产生的口针迹在7天后,口针迹总数以及其他类型的口针迹数量在嫩叶、成熟叶Ⅰ、Ⅱ型叶片和老叶上分别减少了26.35%、52.55%、53.73%和20.59%以及72.29%、88.69%、93.29%和100%,分又口针迹数在前三类型橘叶上分别减少了71.57%、77.92%和100%;但是,相反地,成虫的粗短口针迹在各种嫩度叶片上则分别增加了77.82%、75.30%、40.96%和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