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一直是语文教育的重点部分,而古典文学作品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凭借,语文教材选取了不少古代文学作品。学生学习这些古典文学作品,不仅可以积累相应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而且对于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苏轼作为文学史上的通才,曾在其一生创作了许多精妙的作品,诗词文赋、众体皆善。苏轼本人的文学才识和其文学作品的精妙,奠定了苏轼作品的经典地位,苏轼作品也因此成为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基于苏轼作品的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历来教材编写者都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编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所以苏轼作品一直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据着一定的数量,甚至“苏轼选文”成为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因为仕途生涯的坎坷和漂泊,苏轼创作出的作品丰富多样。正是苏轼作品自身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不同时期、不同教材对苏轼作品有着不同的编写处理。本文从民国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入手,对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中苏轼作品进行选编研究,分析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中苏轼作品选编取向和选编特点,总结选编经验,以期为当下语文教材对苏轼选文的编写处理提供借鉴。本研究在教学与课程论的基础上,采用了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这三种研究方法对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中苏轼作品进行选编研究。具体分析如下:首先整理出苏轼作品在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编情况。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和研究状况,以《民国时期总书目·中小学教材》为依据,选取了其中含有苏轼作品的国文样本34套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教材出版的先后时间顺序将这34套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材罗列出来,通过分析发现从全是古文的中学语文教材到白话文加入其中,苏轼作品始终在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经历了学制和多次课程改革,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并成为经典。然后分析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中苏轼作品的选编取向(选编特点)。结合苏轼本人的人生经历和政治生涯,总结出两大选编取向。首先是作为古典文学教学的典范性教材,按照诗词和文言文的分类来探讨,诗词教学的典范性在于诗词的文体特征、意象与意境和语言分析,而文言文教学的典范性在于文体知识、文言知识、写作范式和意象与意境四方面。第二大选编取向在于苏轼选文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苏轼作品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史知识,而且蕴含着苏轼本人的精神品格和人生态度,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正确的价值理念和思想情感意义。最后提出关于苏轼作品在当前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编建议。在当前中学语文教材的选编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苏轼选文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而且选编时还要注重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同时还应关注到苏轼选文的写作价值。苏轼本人是一代文学的标志,“苏轼选文”也是经典的文化符号。对于语文教材中苏轼作品的研究不仅要对其选编进行研究,更要在教学上进行探讨,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语文教学。本研究是从理论上对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材的“苏轼选文”进行选编分析,尚未涉及案例的教学探究,将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进行实践论证,以期促进当前中学语文教材中苏轼作品选编的逐渐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