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探究女性黄褐斑中医证型与SCL-90、月经、部位分型的相关规律,同时对黄褐斑中医证型、部位分型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以期为黄褐斑临床辨证、心理指导、处方用药提供可参考的数据,提高疗效,并为患者日常必要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2017年全年就诊于东直门医院皮肤科门诊的21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护肤习惯、皮损部位分型、月经、舌脉情况、SCL-90等,综合信息判断相应证型,收集调查问卷,在完成全年度就诊的黄褐斑患者的调查后,建立Excel数据库,使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应用相应统计学方法得出结论。结果1.发病年龄和病程发病年领最小为16岁,最大为51岁,平均发病年龄(32.74±6.37),50.48%的发病年龄集中在30-39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21年,平均病程5.82±4.95年,其中以1-5年者居多,占44.29%。2.护肤习惯71.90%的患者购买护肤品时注重SPF/PA值。20.95%的患者每天(阴天和室内)都涂防晒产品;20.95%的患者每周有3-6天都坚持防晒;58.10%的患者每周使用防晒产品不超过2天。3.月经70.48%的患者月经周期分布在25-38天,14.29%的患者月经周期不足25天,5.23%月经周期超过38天,另21例患者已闭经。黄褐斑患者的痛经程度依次为:无(50.26%)>轻度(43.92%)>中度(5.82%)>重度(0.00%)。4.皮肤类型干性、耐受性、皱纹型的人群易患黄褐斑。5.色斑情况58.10%的患者皮损呈蝶形型分布;22.38%的患者皮损呈面中部型分布;5.71%的患者皮损呈下颌型分布;13.81%的患者皮损呈泛发型分布。不同发病年龄和病程均以蝶形型黄褐斑为主。6.中医证型肝气郁滞证47.1%,肝肾不足证23..3%,脾虚痰湿证20.0%,气血瘀滞证9.5%。发病年龄在<40岁的患者以肝气郁滞证为主,发病年龄超过40岁者以肝肾不足证为主。病程≤5年以肝气郁滞证常见,其次为脾虚痰湿证;病程>5年者以肝气郁滞证常见,其次为肝肾不足证。月经周期正常者以肝气郁滞证多见,月经周期不正常者以脾虚痰湿证多见,其中以月经周期<25天多见。黄褐斑患者痛经者,多见于肝气郁滞证(56.38%),其次为脾虚痰湿证(21.28%)。本调查结果显示不同部位黄褐斑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无显著性差异。7.临床症状自评量表本研究中黄褐斑患者的SCL-90量表各因素得分均值均高于中国正常成人SCL-90评定结果,并且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方面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黄褐斑患者肝气郁滞型容易出现身体的不适、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方面的症状;肝肾不足型容易出现身体上的不适、强迫、抑郁、焦虑、精神方面的症状;脾虚痰湿型容易出现身体上的不适、强迫、抑郁、精神方面的症状;气血瘀滞型患者不易出现敌对、偏执现象。各中医证型间进行比较,黄褐斑患者肝气郁滞证较其他证型更容易表现出行为上的敌对现象;肝肾不足证较其他证型更容易表现出身体的不适以及饮食、睡眠障碍。结论1.根据Baumann皮肤类型,黄褐斑易发于干性、耐受性、色素性、皱纹型肤质。2.不同发病年龄段、病程均多见于蝶型黄褐斑;黄褐斑多见于干性肤质。3.黄褐斑中医证型与发病年龄、病程、月经周期、痛经具有相关性。4.黄褐斑SCL-90因子分均值均高于86年常模。5.各中医证型黄褐斑均有不同方面的精神心理症状。黄褐斑肝气郁滞证更容易表现出行为上的敌对现象;肝肾不足证更容易表现出身体的不适以及饮食、睡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