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进行境外上市历程回顾。本文将境外上市定义为:国内企业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权或附有股权性质的证券,该证券在境外公开的证券交易所流通和转让。企业进行境外上市的主要目的是:拓展融资空间、改善资本结构、转换治理机制和扩大国际影响。通过对境外上市企业上市资料的统计,归纳了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几个明显阶段,分析了宏观经济原因、企业自身原因对境外上市趋势的影响,提示企业应注意规划和选择合适的上市时机。通过对部分融资数据的分析,得出企业境外上市的融资绩效、再融资绩效、公司治理绩效的评价,认为我国绝大多数境外上市企业正在努力按国际规则行事,在激烈的竞争中摸索前行,境外上市公司的总体情况还是好的,境外上市企业在改善产权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竞争力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步。
第二章是对几个境外上市公司典型事件的案例分析。作者列举了中海油定价与宣传的教训、中航油的治理危机、中国人寿的信息披露问题、欧亚农业的造假问题、创维数码的家族治理问题以及蒙牛乳业境外上市时与外国投资银行所做的利益争夺。提醒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注意上市时的定价与宣传,要做好基础定价工作,要针对投资者心理找准宣传亮点;上市后要注意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切实有效的制约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要充分了解国际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规则,重视信息披露工作,特别是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间的业务往来要做好及时、细致、规范的披露,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争取让国有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从而避免关联交易嫌疑;要充分认识境外上市的造假代价,因为以虚假信息伪造的业绩给企业带来光环的同时更给企业埋下了深深的祸根,企业只有修炼好内功才能最终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企业家更要注重管理的规范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境外上市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与投资银行的关系,看清楚自己在上市过程中所处的地位,要对自己的利益有充分的考虑,尽量避免孤注一掷的风险。
第三章是对第二章提出问题的引申,也是本文作者的主要贡献。作者从个别公司的典型问题出发,归纳了企业境外上市时和上市后应注意的问题,为企业提供相关建议。考虑到境外上市企业的类型,本章内容分成两个方面——针对国有企业的建议和针对民营企业的建议。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境外上市要做好定价工作,此举关系到境外上市的成败。作者认为,对于我国大型国有企业来讲,境外上市要淡化“圈钱”动机,转换经营机制、拓宽战略视野、改善公司治理、参与国际竞争才是根本目的。因此,适度的低价策略是成功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抉择。另外,上市前后企业都要做好与投资者的沟通,只有处理好与投资者的关系,让他们对企业的经营放心,才能够得到投资者永久与支持,企业也才有了持续发展的保证。国有企业尤其要注意关联关系的处理,上市前要努力做好与原单位的产权明晰工作,改制要彻底,上市后更要注意处理好与国内集团公司关系,保证独立经营,避免关联交易。最后,境外上市只是企业战略选择的第一步,上市仅仅是一个开始而不是最终目的,企业只有踏实做好主营业务,以主营业务为依托进行资本运作,才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也才有机会不断扩大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最终提升企业价值。
对民营企业而言,作者认为企业要端正上市态度,树立正确的融资理念。实现上市后,要真正认识到从民营企业到公众公司的企业类型转换,从企业独裁者到控股股东的管理者角色转换,切实为股东利益着想。要认真分析境外上市的指导政策,筹划境外上市的具体方式。在比较直接上市与间接上市的利弊后,作者认为从长远发展来看直接上市应是民企上市的主要方式。在进行上市规划时,要注意选择友好的中介机构。
在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提供建议之后,作者又对境外上市企业提供了普遍性适用的建议:“中国风险”其实是“诚信风险”,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应共同打造诚信品质,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切实关注小股东利益。境外证券市场良好的融资环境必须依靠上市企业自己去建立和维护。
第四章是对企业境外上市的评价与总结。作者认为境外上市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融资方式,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但尚有许多东西值得学习。作者认为,企业根植于市场,就必须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按市场规律办事。如果漠视规则,出事之后被控诉被索赔甚至破产倒闭都是正常的。融资与改制,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自主需求,是经营主体的自主选择,既然做出了决策,就意味着选择了严格的国际标准,也就要做好应对风险挑战的准备。
接下来,作者分析了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逐渐涌现出了复归国内上市的“回潮”现象,并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认为境外上市回潮是一个正常现象,已上市和拟上市的企业应积极研究和预测相关政策,做出前瞻性的财务决策,充分利用境外和国内两个资本市场,以期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多方面准备。
最后,作者对几个主要的境外上市地点做了简单的介绍和比较,力求为内地企业境外上市提供相应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