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能源地铁车站是一种既继承了地源热泵技术优点,又弥补了其不足的利用地球地温能的新型建筑节能技术。本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能源地下工程中的换热器传热模型及热交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地铁车站是一种既继承了地源热泵技术优点,又弥补了其不足的利用地球地温能的新型建筑节能技术。本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能源地下工程中的换热器传热模型及热交换管与结构的相互力学作用(编号:50878150),对能源地铁车站的传热计算方法以及地下结构内埋管对结构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展开了初步研究。
文中首先研究了太阳辐射作用下不同深度地表土层中温度分布的解析解,并针对上海地区具体气候特征,对不同时间,不同深度处的地层温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次分析了能源地铁车站主要热交换构件的传热过程,通过分析地铁车站的各种可作为传热构件的结构构件,根据外形及传热特点的不同,将能源地铁车站中的热交换构件分成板式热交换构件和桩柱式热交换构件两大类,并建议采用平面热源模型、柱面热源模型和球面热源模型三个基本传热模型进行传热分析。再其次,在归纳总结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换热量的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能源地铁车站主要热交换构什换热量的计算方法。计算方法的核心思想为化整为零,先拆分后叠加。先根据各种热交换构件的传热特点选择合适的传热模型,计算构件换热量初始值;再考虑能源地铁车站实际工作特点,对换热量初始值进行修正计算;最后将各种热交换构件标准区域的换热量以及边缘区域的换热量进行叠加得到构件的总换热量。再次,通过对能源地铁车站主要热交换构件(地下连续墙、能源桩)的传热三维数值模拟,归纳得到四种典型的边缘区域,即板式热交换构件边缘区域、板式热交换构件相交处(外凸型)、板式热交换构件相交处(内凹型)以及桩柱式热交换构件端部。根据四种边缘区域各自特点,利用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采用等效方法,得出了各种边缘区域换热量的计算方法。最后,还研究了埋管系统对结构及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地下结构内埋设热交换管对结构受力影响不大,在工程允许误差范围以内;系统长期运行时的传热可视为一稳态传热问题,此时周围土体温度场随传热工况的变化在初始温度场附近呈周期性震荡,较系统开始运行时土体中蕴含更多的热量(冷量)。
其他文献
在目前诸多建筑结构形式中,混凝土结构应用最广、最普遍,然而,诸多的混凝土结构出现了提前破坏的现象,没有达到其预期寿命,分析其原因抵抗力不足是一个方面,但耐久性不足的影
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冰雪灾害,全国13个省份的电力输电线路由于覆冰造成输电塔倒塌、断杆69.1万基,导致多处输电系统瘫痪,对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研究覆冰情况下的输电塔承载力具有重要的工程和社会意义。本文以中南电力设计院提供的典型塔型—500 kV酒杯型直线塔为工程背景,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建立模型,选取梁单元模拟输电塔杆件,计算在自重荷载、覆冰荷载,
自高层建筑蓬勃发展以来,现代高层建筑结构由于功能上要求大空间,往往需要采用转换层结构。在目前工程界所研究的转换形式中,转换桁架具有受力明确,结构自重和抗侧刚度比转换
土工合成材料的用量日益增多,在加筋土工程中,筋土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对加筋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由于筋土作用的复杂性,加筋土界面机理远
张弦梁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大跨度预张拉钢结构体系具有结构简单、传力明确、施工方便快捷等优点,能将建筑造型与结构布置完美结合,在大跨度空间结构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
以南京机场高速公路令桥段采样点,对2008年2月~2009年4月间降雨事件的路面初期径流进行沉降试验,考查了路面初期径流污染物沉降去除效果,分析了路面初期径流沉降过程中颗粒物粒径
地铁,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国际大都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地铁换乘车站作为人流集散的大型公共场所,由于其相对封闭,人员密集、乘客换乘需求不同等特
壁厚小于2mm、屈服强度达到550MPa的高强冷弯超薄壁型钢构件已在国外广泛应用,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主要是针对厚度2—6mm的Q235和Q345钢材,对于高强
层间隔震技术是由基础隔震技术延伸而来的一种新型的隔震技术,它可为近海建筑、旧有结构的加固以及其它重要建筑的抗震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利用结构的夹层或原结构的隔热层,做
漏失是供水行业普遍存在的严重现象。漏失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还给供水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在保证供水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解决供水管网漏损严重的问题,长期以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