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兔股骨骨缺损模型,观察并对比研究两种骨延长手术方式修复骨缺损后的疗效,以选择最佳手术方案,达到缩短骨延长治疗时间的目的,进一步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股骨骨缺损的手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选择41只新西兰大白兔,兔龄均在3~5个月,体重均在2.25~3.25kg,均由济南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雌雄不限。随机抽取5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长度为15mm股骨骨缺损模型。术后12周后经大体观察及影像学检查,证实兔的股骨骨缺损15mm未能自行修复。证实模型制作成功后,取1只新西兰大白兔进行骨延长预实验,摸索实验经验。再选择30只3~5个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入组,随机分成两组,记为A组、B组,(A组为股骨原位延长修复术,B组为股骨近端截骨骨延长修复术),每组15只,组内编号。术后7天,骨缺损断端开始延长,A、B两组各每天牵引1mm,其延长时间为15天。术后观察并记录所有实验动物的一般情况及患肢缺损愈合情况。将所有实验动物在相同条件下饲养,预防感染并定期换药。观察伤口生长情况并及时作出处理。A、B两组于术后0天、15天、8周、12周行X线检查,观察X线下股骨骨缺损愈合情况,术后2周、8周、12周分别取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及骨密度检测,术后12周并进行生物力学有关检查,分析并比较各组骨缺损修复情况。并对各组所得数据用SPSS16.0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结果B组术后15天、8周、12周的影像学结果显示骨痂生长情况优于A组(P<0.05)。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两组骨密度值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B组均高于A组(P<0.05)。生物力学结果显示B组骨缺损区的三点弯曲静刚度、最大载荷以及扭转静刚度均高于A组(P<0.05)。组织学观察结果示术后2周、6周、12周B组骨组织较A组成熟。结论1、成功建立兔股骨骨缺损模型,12周内15mm的兔股骨骨缺损无法自行修复。2、原位骨延长修复术与近端截骨骨延长修复术均是治疗股骨缺损的手术方法,近端骨延长术在治疗大段骨缺损方面优于原位骨延长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