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光合自养与异养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海洋微食物环的基础,塑造了上层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多样性。海洋中病毒裂解和原生动物捕食是微型生物死亡率的主要贡献者,探究这两个过程对于光合自养和异养微生物相互关系的影响,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复杂的海洋生态系统以及它们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所起的作用。聚球藻与其共栖异养细菌有着紧密而稳定的关系,成为研究海洋光合自养与异养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良好实验对象。本研究将聚球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合自养与异养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海洋微食物环的基础,塑造了上层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多样性。海洋中病毒裂解和原生动物捕食是微型生物死亡率的主要贡献者,探究这两个过程对于光合自养和异养微生物相互关系的影响,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复杂的海洋生态系统以及它们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所起的作用。聚球藻与其共栖异养细菌有着紧密而稳定的关系,成为研究海洋光合自养与异养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良好实验对象。本研究将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XM24及其共栖的异养细菌作为研究整体,通过在培养过程中分别添加蓝细菌病毒与原生动物,来开展下行控制条件下光合自养与异养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厦门近岸海水的病毒浓缩液分离纯化了 5株可侵染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XM24的病毒,包括两株肌尾病毒、两株短尾病毒以及一株长尾病毒。利用唯一的长尾病毒开展后续的病毒介导聚球藻裂解实验。2)病毒介导的聚球藻裂解对共培养体系的影响:病毒裂解作用导致培养体系中微生物丰度迅速降低(异养细菌丰度的变化滞后于聚球藻),同时体系中出现了磷酸盐、铵盐的再生和积累,磷酸盐的再生滞后于无机氮,表明含氮和含磷的有机物分别参与不同的生物过程。加入病毒后体系中颗粒有机碳浓度显著降低,病毒裂解作用加速了颗粒有机碳向溶解有机碳的转化。体系中荧光溶解有机质组分主要有五种,均直接或间接来自于聚球藻的细胞裂解产物(或是异养细菌利用这些产物的代谢物),其中四种是腐殖质类化合物,一种是色氨酸类化合物。在群落结构方面,病毒介导的聚球藻裂解使得体系中原有六种优势细菌类群(即Synechococcus、Fluviicola、Marivita、Roseivirga、Altererythrobacter和 Alteromonas)的相对丰度及生长策略发生了较大变化。加入病毒后聚球藻的相对丰度迅速降低,且更倾向于浮游的生长策略。Fluvicola快速响应聚球藻的裂解,相对丰度迅速增加。Marivita的相对丰度伴随着聚球藻裂解而下降,表明其生长与聚球藻密切相关。而Roseivirga、Altererythrobacter与Alteromonas,由于主要响应于聚球藻生长的后期,所以加入病毒对其的影响不是很大。聚球藻病毒的加入改变有机碳流和无机营养循环,同时也改变了体系中优势异养细菌类群的生长状态和生活策略。3)原生动物捕食作用对聚球藻共培养体系的影响:在聚球藻共培养体系中添加原生动物纤毛虫后,体系中的微生物被大量摄食,丰度快速下降。体系中颗粒有机碳浓度迅速降低,原生动物对相对大颗粒生物的移除作用更强。纤毛虫的加入同样使得体系中出现了磷酸盐、铵盐的再生和积累,且铵盐的增加幅度大于病毒侵染实验。在添加纤毛虫后,纤毛虫对体系中原有优势类群(Fluviicola和Marivita)的大量摄食,使其相对丰度大大降低,且相比于营浮游式生长,营附着/聚集式生长的细菌遭受了更大的捕食压力。Roseivirga由于可能进化出某种能够抵御纤毛虫捕食的机制,使得其仍保持着较高的浓度。纤毛虫的加入还使得体系中群落多样性增加,形成与纤毛虫相关的新的生态类群,主要是纤毛虫的内共生细菌(Maritalea、Bradymonas),专性内共生病原微生物(Francisella)以及两种能够抵御纤毛虫捕食的丝状细菌(Saprospirales、Muricauda)。纤毛虫的加入使得培养体系的群落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营造了从聚球藻驱动的藻际环境向纤毛虫重塑的培养环境的转变。
其他文献
目的: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在临床上可出现不同的表现,其中包括微血管损伤、自身免疫异常、多器官血管病变和纤维化,但其中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明确。最近有研究表明,SSc患者血清中抗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AT1R)和内皮素Ⅰ型A受体(ETAR)的自身抗体显著升高,并且这些自身抗体与疾病并发症和死亡率相关。我们课题组之前用人AT1R或者ETAR的蛋白免疫小鼠,小鼠出现类似SSc的部分临床症状,包括皮肤和
稻菜轮作是海南土地利用的重要轮作体系之一,施肥模式对海南稻菜轮作体系土壤有重要的影响,为弄清不同施肥模式对海南稻菜轮作土壤碳氮相关微生物特性的影响。本试验设置六种施肥模式处理:⑴RF(辣椒推荐用肥量,Recommendation fertilization全部用化肥);⑵N0PK(无氮处理,全部施用化肥);⑶HF(习惯施肥,habits fertilization);⑷3/4N+1/4ON+PK-
目的:绞股蓝是一种中国传统医学常用的药用植物,常用于治疗代谢性疾病。绞股蓝苷(Gypenosides,GP)是绞股蓝的主要成分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绞股蓝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病程进展的影响及对其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方法:本研究将SPF级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饮食对照(Normal diet,N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是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曾经被大量生产和应用,在环境中广泛分布,可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蓄积。人体中可检测到PCBs的存在。由于PCBs的高度亲脂性,其进入人体后可与血脂结合并被运输到包括肝脏、甲状腺、生殖器官和大脑在内的不同部位,并产生毒性。生殖系统作为对PCBs较敏感的系统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研究均表明PCB
褐藻多酚是一类仅存在于海洋褐藻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近年来,褐藻多酚因其广泛的生物活性且天然、无毒而受到研究者们的大量关注。本研究从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is)和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中提取褐藻多酚,并对褐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抗衰老活性、抗黑色素生成以及光保护作用展开研究,以期为褐藻多酚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本文首先以羊栖菜为原材料,在40%乙
研究目的:通过临床病例采集与分析,总结并论述王彦晖教授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为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9年10月期间,王彦晖教授诊治的94例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演武分院和厦门燕来福国医馆中医门诊部肿瘤相关性失眠病例。论文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的研究,探
J公司传统的业务模式是机电产品的代理销售。从2017年年底开始,J公司从单一设备供应商转型成为燃气冷热电三联供机组集成供应商,并成功凭借燃气冷热电三联供机组这一拳头产品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但产品的延期交付一直困扰着J公司,产品的延期交付同时意味着项目的利润大幅降低。通过对大量延期交付案例的分析研究,本文认为J公司现有组织架构和项目进度管理方法无法有效地对项目进度做合理规划和控制。因此,将关键链法
我国人民对化工行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使得开发既能保证产品高质量又符合绿色环保的工艺路线,成为了研究的重点。本论文以合成染料中间体3-氨基-N-乙基咔唑和精细化工产品环己基苯的工艺为具体案例,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绿色工艺路线,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3-氨基-N-乙基咔唑和环己基苯这两个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的基本性质、用途和合成方法。概述了传统工艺路线中存在的众多问题,并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被完全阐述清楚,目前普遍认为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密切相关,其中免疫因素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巨噬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可通过位于细胞表面的PRRs,识别PAMPs以及DAMPs信号,进而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大量研究证实巨噬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展过程
天然免疫是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最原始的抵御外来病原入侵的一种防御保护机制,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起作用,以识别微生物表面特定的碳水化合物。在免疫系统中,模式识别受体是无脊椎动物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分子,多种形式的PRRs能够识别病原体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成分,这些成分被称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