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变化,不仅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还间接影响全球环境的变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遥感技术因其具有宏观、动态、快速、大面积等优点,已经成为监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手段。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严重,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并且不断恶化,耕地大量被侵占,乱开发土地资源等现象严重制约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本文以山东栖霞1986年、1992年、2000年和2007年四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状况为研究对象,运用RS和GIS方法,分析比较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相互转化规律,分析了产生这种变化的驱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主要结论如下:
⑴通过面积转移矩阵,获取了各种土地利用变化类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分析表明,耕地和未利用土地总体在减少,它们是园地、林地和居民及工矿用地的主要来源。耕地和林地、园地之间呈现良好的互补关系。在这6类土地利用中,面积变化最大的为耕地,从1986年到2007年其面积共减少37179.09 h㎡,减幅达41.42%。人均耕地面积由1.44亩降到1.19亩,低于全国和全省的人均耕地面积,逼近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警戒线,土地供需矛盾日趋尖锐。
⑵通过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了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通过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分析,发现耕地的变化最大,一直在减少;园地和居民及工矿用地的变化也比较大,其变化速度呈前紧后松的趋势;水域的数量变化最小。利用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了1986年到1992年,1992年到2000年和2000年到2007年三个时期的动态变化程度。分析表明,在第二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最大为1.00%,第三个时期居其次为0.50%,第一个时期值为0.35%。说明当地人们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干扰程度在第二个时期最大。随着意识的提高,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应用的影响下,第三个时期比第二个时期有所下降,但比第一个时期还是有所加大。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方式和强度都会明显的加剧。
⑶通过对土地利用耗减度和开发度进行的分析,得出耕地的耗减度最大。园地和居民及工矿用地的开发度最大。从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分析可以看出栖霞市的开发程度处于中等以上状态,而且每年还在继续发展。因此在以后的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充分合理的利用现有资源,保护好耕地和耕地后备资源,有计划的进行开发和建设。
⑷通过建立一个土地资源数量变化的三次多项式方程,研究土地利用的时间动态,并通过对方程求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和三阶导数,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栖霞市六大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
⑸对栖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果品经济的发展对其耕地的减少,林地和园地的大量增加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城市化的建设拉动了居民及工矿用地的增加。
⑹综合上述分析,对栖霞市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栖霞在今后发展所要注意的区域维护问题。稳定和保护耕地资源,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朝着合理的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