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身份与‚打工文学‛书写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hez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至今日,反映打工题材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关于“打工文学”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打工文学”列入新世纪的热点文学现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对苦难的书写从来都是作家们创作的重点。打工作家将亲身经历诉诸笔端,发出内心积蓄已久的呐喊。在特定的时间节点,打工一族作为社会底层所经受的艰难困苦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打工作家的文字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与之相对,专业作家们的视野更加广阔,他们将打工人群放置于大环境中,在社会改革潮流的宏观背景下将打工百态娓娓道来。  打工作家出身于打工者之中,如林坚、张伟明、周崇贤、安子、郑小琼、王十月等。作为打工作家,看到的是自身所处的阶层,因而会更留意阶层之中的不同之处,故而作品多重视个体经验的表述,因而其笔下的人物形象是打工者们微观的形象展示。然而,专业作家们是知识分子或成名作家,如刘庆邦、陈英松、孙慧芬、罗伟章等,作为知识分子,当看待“打工者”这一不同于自身的群体时,看到的是这一群体的全貌,故而反映在作品中也多是对其群体的总体把握,专业作家们更习惯于将人物放置于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加以塑造,力图呈现出群体的典型特征。  作家的身份对其创作的影响不言而喻。打工作家的创作是“我手写我口”,属于底层的自我表述。而专业作家对“打工”题材的关注,则是知识分子对自身历史使命在新时期的新要求。当这两个作家群体都试图为打工群体发声时,却面临逃不出的发声悖论。具体说来,一是作为打工者的打工作家,由于其个体的兴趣、意愿、视野与普通打工者并不一致,并不是每一个打工作家都能够恰如其分地为打工者代言。二是作为打工者的打工作家,在社会规范、社会心理的影响下,是否能够完全真实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尚不能妄下定论。三是专业作家的身份带来的阶层距离,使得专业作家的写作难免“不接地气”,发声效果大打折扣。
其他文献
有宋一代,重文轻武,国势柔弱,从朝臣到君皇无一具备政治家气度,但阴柔的文人皇朝、书生衙门成就了文艺的繁荣发展。故而,宋之政治家皆泯然于文艺,代表性书法家的艺术成就皆超
本文从历史文化语境、作家的思想体验,以及《骆驼草》本身的文学实践中,进一步发掘当时历史语境下属于《骆驼草》个体的独特性,发掘《骆驼草》所引领的文学、文化现象给予我们的
此机床整体虽为半闭环控制,但只要选件、装配、程序编制及操作合理,精度和稳定性是能满足使用要求的.
19世纪至20世纪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出现和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深入发展到社会和文化层面上的时候,性别研究作为它的一个重要分支也由此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本
期刊
美籍华人女作家於梨华几十年来著作颇丰,作为现代留学生文学鼻祖的她在表现海外华人题材这个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的作品始终关注海外华人这一独特群体,叙说海外华人和留学
根据转杯纺纱自动接头机的工作原理,设计了自动接头机电气系统的PLC控制方式,实验证明用PLC进行自动接头电气控制是一种方便实用的方法.
期刊
这是江西摄影人前所未有的创新之举这是中国摄影界规模空前的鸿篇巨制这是礼赞赣鄱大地风采的壮丽诗篇……一千四百多年前,在赣江之滨、滕王阁上,我国杰出的才子诗人王勃,就